兩天過去,司馬德戡和來護兒修養的差不多了,朝堂上也安靜了許多,楊廣在行宮中組建了內務閣,這內務閣由裴炬等一批文臣組成,專門替他處理一些政務。
在朝廷中的這幫讀書人成長起來之前,內務閣發揮的作用相當大,徹底取代了死牢中那批官員的職權,由此讓一些權臣知道,沒有什麼人是不可或缺的。
你下去了,自會有人頂替你。
可以說,內務閣的出現,有效的遏制住了權臣的囂張氣焰,讓他們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甚至於在朝堂上還流傳起了一些流言蜚語。
說是宇文氏已然大勢已去,陛下所採取的雷霆手段,正如釜底抽薪一般步步蠶食,更有甚者,更下斷言,稱不出半年,宇文氏就將成為大隋的一段歷史。
宇文氏的那些黨羽,自然也能聽到這些流言蜚語。
一時間各個人心惶惶,開始與宇文化及離心離德,在背叛與不背叛之間徘徊不定。畢竟所有人都清楚,現在已經到了站隊的時候,這個隊要是站錯了,等待他們的結果,就只有死。
時間又過了兩天。
這一日,空氣清爽,萬里無雲。
這一日,楊廣正式宣佈,武狀元選拔,開始。
這個訊息無疑引爆了整個江都。
要知道,自李拭投奔朝廷,數千讀書人紛紛決心為隋效力的同時,楊廣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已然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要他不再是一個暴君、昏君,讓老百姓心中有了奔頭。
那這些老百姓,自然不會像以前那般對大隋嗤之以鼻,厭惡之至。
這一日,武狀元之名,不知激起了多少年輕人心中的熱血。
一夕之間,名滿天下。
更能獲得朝廷重用,從一介草莽搖身一變成為軍中重將,統轄大隋萬千將士。不誇張的說,這是距離他們最近的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種誘惑力不可謂不大。
皇榜剛剛張貼出來,各大府衙的門檻便被蜂擁而至的人流踏破,大傢伙就跟打了雞血一樣,不管究竟有沒有問鼎武狀元的資格,總之先把名報上去再說。
一天下來,報名人數,居然超過了十萬。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飆升,照著這個節奏發展下去,突破二十萬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見此情景,楊廣滿意的同時,也跟著熱血沸騰起來,這還是他第一次體會到當皇帝的快感,能夠擁有這份號召力的,普天之下,唯有他一人而已!
當然,人數雖然夠多,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有資格角逐最後的武狀元,在府衙報名後,還得經過層層的篩選,剔除掉那些渾水摸魚之人。
具體的篩選過程,楊廣沒有參與,一直都是由來護兒主持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