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次你又給臣等上了一課。”
裴炬走出,臉上帶著慚愧之色:“你高瞻遠矚,倒是我們這些人,卻有些目光短淺了。也幸好你沒有聽我的,斷絕攻打江南的想法,否則現在便無法取得這麼大的戰果了。”
楊廣聞言,心情無比暢快。
擺擺手道:“無妨,既然朕將此事放到朝會上說,那自然是為了聽取百家言論,若聽不得質疑聲,那朕還說它作甚?”
“陛下大人大量,微臣佩服。”裴炬拱手道。
人群中,薛燕接著插嘴:“陛下,江南的形勢雖然一片大好,不過長安的李淵那邊也不得不防,最近有訊息,說是李淵在得知江南的戰事後,勃然大怒,險些派出重兵支援。”
楊廣咧咧嘴,無所謂的道:“這訊息朕知道,不過在朕看來,都是謠言罷了,江南都快是我們的盤中餐了,他在這時候選擇出兵,還能有什麼用?白忙活一場罷了。”
“那萬一李淵咽不下這口惡氣,率軍直奔江都而來,怎麼辦?”李拭說出心中的擔憂。
“此事,無需擔心。”
楊廣笑了笑:“假如江南沒有拿下來,還真有這個可能性,可一旦江南落入我大隋之手,那我們進可反攻長安,退可退至江南,這個道理不光朕明白,李淵同樣明白。”
“至於李淵呢,他手中也只有一座長安而已,他拿什麼來跟朕決一死戰?除非他有必勝的把握,否則以朕對李淵的瞭解,他是不會輕易做出如此決定的。”
薛燕繼續說著:“李淵手裡的那七八萬精兵,對我們還是有一些威脅的。”
“七八萬精兵而已,我們大隋目前照樣有三萬多精兵。”
楊廣的笑容,自信而又狂妄:“日後我們更可以在江南招兵買馬,多的不敢說,在招募兩萬精兵,不成問題吧?”
“那時候,朕何須忌憚李淵?”
亂世之中,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
李淵之所以能將楊廣趕出長安,就是因為他所擁有的兵力,遠超楊廣,但任誰也無法想象,被困於江都之中的楊廣,這才不到一年的功夫,手中的總兵力,就從當初驍果軍區區的四五千人,發展到現在三萬多的規模。
並且,在不久之後,還將會迎來井噴式的發展。
如此奇蹟,若非真實出現的話,只怕誰也不敢相信。
與此同時,長安城中,與大隋一樣,正在召開朝會。
坐在龍椅上的,是一個臉上還帶著稚氣的少年,他正是楊昭之子,楊廣的孫子,隋恭帝楊侑。
而在他身邊,面帶慍色,身著黃袍的李淵,一雙凌厲的目光,正審視著堂下的一位位官員。
“你們之前不是說,楊廣攻打江南,只是佯攻嗎?現在事情鬧成這樣,爾等又該作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