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送食物,送熱酒外,黑夫還給郡兵、戍卒們帶來了一樣東西。
等眾人酒足飯飽後,黑夫便讓什長、伍長出列,讓人將一車車蒙著麻布的輜車開進來,將一件件或白、或黑、或黑白相間的羊毛衣分發給士卒。
“這不是羌人穿的織毛之衣麼?”
隴西人對此並不陌生,那邊的羌人,常穿著此物。
但北地人就有些懵懂了,原來,雖然北地也有長毛綿羊,但因為毛太過粗糙,不適合紡線,故北地這種衣物不多。
“此衣雖暖,但也味重,一股羊騷味。”
一個來自隴西的戍卒如此說,但當他接過羊毛衣後,卻驚訝地發現,雖然也有異味,卻沒有他想象的重。
原來,黑夫春天時前往隴西羌中,觀羌人鉸羊毛有感,遂上《鉸羊毛為衣疏》,此疏被秦始皇批准,按照黑夫的建議,讓烏氏倮派商隊前往湟中,購置了大量長毛羌羊,趕到隴西馴養,又用買、騙、搶等諸多手段,讓數十羌女入塞,傳授織工鉸毛紡線之術。
少府下屬的東、西織室,以及墨者們又集思廣益,發現造紙時所用的草木灰,亦可為羊毛脫脂,遂在入秋最後一次剪羊毛後,趕製了一批異味較輕的羊毛衣,十一月衣成,分別送往北地、上郡、隴西。
因為天雪道路難行,五百件羊毛衣,今日才到義渠城,陳平便向黑夫提議,一天都不要耽擱,立刻給郡兵們送去!
“郡尉曾說過,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今日送衣,亦如贈炭也!”
雪天被凍得發抖的戍卒郡兵們穿上此衣後,雖覺得有些癢,但好歹沒之前冷了。
除了羊毛衣,甚至還有一些狗皮帽子,黑夫親自給那五百主戴上,他凍得發紅的耳朵,也被保護了起來,頓時感動得下拜,將頭稽在雪地裡……
不過,問題又來了,郡兵、戍卒有千餘人,羊毛衣卻只有五百件,狗皮帽更只有二十多頂,該怎麼分?
這個任務,黑夫不必親自出馬,交給了陳平來辦。
陳平宰肉平均,分衣帽也不在話下,他讓各百將、屯長出列,將狗皮帽子和最好的羊毛衣發給他們,接著,又讓各什長、伍長出列,分予毛衣。
其後,又按照爵位高低,依次排列,一個個地發放……
如此一來,有爵者基本人手一件羊毛衣,剩下的人,則按照年齡高低來排,一直髮到運衣服的輜車變空為止。
秦軍本就是等級分明,這麼分,眾人都無話可說。
“一什之中至少有五件,遇到天雨雪時,讓出門執勤的人穿又何妨?”一邊說著,黑夫還將自己身上的羊毛衣脫下,遞到了一個看上去年齡很小,臉蛋已被凍得即將開裂的少年手中!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由黑夫領頭,郡兵、戍卒們也紛紛效仿,就像他們之前蜷縮取暖,擠到了一起,眾人共享暖和防寒的羊毛衣,一首《無衣》,漸漸變得高亢,傳遍了軍營,傳遍了義渠城!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歌聲裡,彷彿整個義渠城,都被環灶包圍,這股發自內心的溫暖,好似要將滿城霜雪融化……
……
次月,這件事傳回咸陽後,亦得到了秦始皇的稱讚,令關西郡縣尉官效仿,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冬天裡,軍官給士卒送衣、食之舉,遂成了慣例,後世稱之為:
“送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