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5章 周疏寧主張成立翰林院

三年一次春闈,每次有幾十人晉身進士,今年少了些,但也有三十人之多。

這些人多數被安置到了地方上,包括那位四十多歲的江榜眼,也被安置在了家鄉的郡縣做縣丞。

顧探花也好說,長孫清明覺得他身上那股子浩然正氣挺避邪,寫的文章也是關於治水的,便將封為司空副職,讓原本的司空大人帶著。

司空是正一品,司空副職雖然是臨時加上職位,卻也不容小覷了,暫定為從四品,由司空大人直接管理。

不少人都說這位探花郎仕途通坦,只有周疏寧知道,探花郎怕是要辛苦了。

大晏水利其實很差,非常差,要不年看鬧水患,每次水患司空大人都被皇帝罵個狗血淋頭。

所以入仕第一件事,司空大人就教小顧大人一個為官大道:“臉皮要厚。”

小顧大人滿頭黑線,深深為自己的為官之路捏了一把汗。

周疏寧和吳千雲卻很麻煩,他們是狀元,不能比小顧探花的官職低,然而朝中一個蘿蔔一個坑,哪兒都不能再插根針進去了。

最後周疏寧出了個主意,不如就趁機開展官制改革,先增加一個翰林院,給官員們打個頭陣。

長孫清明不解:“翰林院是怎樣的官職?”

歷史上翰林院是從唐朝開始存在的,主要職能是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等等。

但凡與書籍相關的,全歸翰林院管,最好的例子就是紀曉嵐,他是清朝進士,被皇帝封為翰林庶吉士,奉皇帝之命修四庫全書。

而且翰林院也是官場的實習場所,先從修書開始,幹的好了就可以加官進爵,幹不好了就實習一輩子。

周疏寧把翰林院的職能說給了長孫清明聽,又總結了一句:“教育相關的事也可以交給翰林院,剛好咱們大晏還沒有教育局,便趁機將教育事業規範起來吧!”

長孫清明覺得非常有道理,只是增設官制需要層層審批,哪怕長孫清明是太子,也要經過眾臣的商議。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商議也只是走個過場。

於是第三天,周疏寧被封為翰林院大學士,吳千雲則被封為掌院學士。

剛開始被封官,周疏寧著實忙碌了好幾天,普天之下所有孤本書籍全都送往了翰林院。

周疏寧立刻又上書長孫清明,給他分派幾名編修過來,剩下的幾名沒能安排的進士全都被周疏寧收入了囊中。

每天讓他們對孤本書籍進行編撰和修繕,保證每個人才都能加以利用。

讓長孫清明頭疼了好幾天的安置問題,很快便在周疏寧的主張下得到了解決。

只是周疏寧更忙了,白天要穿男裝上朝,晚上要換回女裝上床,如此這般,周疏寧每天都在為恢複男兒身這件事而後悔。

與此同時,南疆崇山峻嶺,飛煞門地下總舵,赤煞蕭赤練冷笑著看向青煞:“我說過很多次了,我不在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動他,你們都聾了,還是拿我的話當耳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