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送他穿越過來,又給了一張作弊的臉,若是庸碌而過,自己對得起誰?
將來有什麼打算?這個說起來話就長了,至少有一匹布那麼長。
數百年的代溝隔閡也不是三天三夜就能說得完的,你確定要聽?你能聽得懂?
方唐鏡眨眨眼,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幼齒一點:“請族伯指教?”
“指教”帶有指點和解惑的意思,乃是學生向師長求教的用語,這讓老族長滿意得直想哼哼,半眯的眼睛滿是笑意:
“你雖是被革了功名,可公道自在人心,十六歲便高中府試第一,任誰也不敢忘記你曾是松江府的第一秀才,別說是方家村,便是整個南直隸也是排得上號……”
方唐鏡先是愕然,接著便又驚又喜。
驚的是早知道自己曾經是秀才,卻沒想到前任居然還是個學霸,不但十六歲考上了秀才,而且還是府試第一,這是什麼?學霸中的考霸啊!
由古至今,國人就有信奉神童的情結,信奉“當官須趁早,及第必爭先”。
越是年輕的讀書人越有前途,也越是吃香。
先不說寫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十四歲中進士的北宋首相晏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也不說那寫下“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前朝神童汪洙。
國朝就有諸多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單說其中一人就讓人高山仰止:
此人便是解縉,五歲開蒙,七歲成詩,十二歲明經義,十七歲鄉試解元,十八歲進士第十名,三十五歲便做到了內閣首輔。
總裁《太祖實錄》,主持編纂《永樂大典》,著作等身,其人一生,無論文采政績還是人望,貫穿整個大明,都是後世讀書人仰望的偶像。
縱觀整個大明朝,凡二十歲左右中進士的神童,莫不是有大成就之輩,比如於謙,費宏,張居正,嚴嵩,楊慎,徐琦,薛瑄。雖說下場大都有點慘,卻也大多在青史留下濃重的一筆。
整個大明史,神童情結都是相當嚴重的。
喜的是這十六歲中秀才的身份足以讓自己揚名立萬,開拓出無數條財路。
名這東西,自古便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文人相輕,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出名,這便是文無第一的由來了。
另一方面,人們又對懷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文人充滿了同情。
比如蒲松齡,曹雪芹,唐伯虎。一提到這些人,哪一個不是掬一把同情的老淚。
所謂名利不分家,有了名,利還會遠嗎?
有了第一秀才這張悲情牌,盜版什麼詩詞歌賦千古名篇豈不是順理成章?
且不說什麼“人生若只如初見”“為誰風露立中宵”之類的驚豔。
單說《西遊記》《聊齋志異》《紅樓夢》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著都還沒影吧?
若是刊發於世,光稿費就能數到手抽筋,流芳千古什麼的毛毛雨啦。
能從一個廢物身份中挖掘到閃光點,並引申出無數金光大道,方唐鏡不得不佩服自己!
原來自己除了帥,也太有才了!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