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朝議可謂是尷尬到了極處。
文武百官,尤其是言官們憋足了勁,一門心思要為國除奸,革除弊病。
甚至要成化皇帝下罪已詔,倒逼皇帝勵精圖治。
並且已經勢如破竹,眼看皇帝就要鬆口,勝利唾手可得。
誰也料不到,這最後的當口,斜刺裡竟殺出一隻不知所謂的“江泉縣百姓代表”!
不得不說,言官們小看了這個扁擔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泥腿子二貨。
在這貨不講理的胡攪蠻纏之下,竟是生生攪黃了大夥綢繆多日的大計。
議題已經不由自主地從剷除奸佞,皇上下罪已詔這樣高到天際的“高大上”,淪落到了討論一個從六品濁流官政績,這樣一個低得不能再低的“低小下”上面來。
說實話,若是放在正常情況,一個縣份的政事,最多吏部一個郎中出面,都算得上是給足面子了,哪裡拿得上朝堂來討論。
可此時出現在廷議之中,卻成了所有人的絆腳石,不打倒批臭,預定的目標完全沒法子施行。
不是不想繞過,而是根本繞不過。
大家都是受災,憑什麼人家江泉縣就能為君分憂,化危為機,將壞事轉化為好事?
連百姓都不遠千里來給皇帝歌功頌德來了?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天變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事在人為,關鍵就看主政一方的官員是不是盡心盡力。
天子可以很堂而皇之的說,天變的警示,警示的不是朕,而是你們這些百官。
這怎麼可以?
自大明立國以來,除了太祖太宗兩位動輒殺大臣的皇帝之外,咱們文官集團還沒受過這等窩囊氣的!
所有人都憋了一肚皮的悶氣,非把這位攪局的江泉縣令批臭批倒踏上一萬隻腳。
言官們的質疑是有理由的。
若是你江泉縣真的治理得如此之好,為何不明發奏章告知天下?
反倒是用這種歪門邪道的“倖進路線”,玩什麼“百姓代表”的拙劣伎倆?
不就是哄皇帝開心,企圖掩蓋自己在江泉縣倒行逆施的事實麼?
至於這位“百姓代表”所說的,明顯是被小恩小惠收買兼洗腦過的。
任你說得天花亂墜,咱們從政多年,目光如劍,一眼就看出這背後的貓膩了好不好!
此正是欲蓋彌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也!
不要說清流們這麼想,就是萬安萬首輔一派也是這麼想的。
萬安比所有人都更清楚松江府此時情形之不堪,李之榮焦頭爛額,已經數次送上重禮,乞求萬首輔為其謀出路了。
而萬首輔也相當有職業操守的秉持著“一分錢一分貨”的真理,十分盡心地替李知府大事化小,以拖待變了,只待假以時日,便可小事化無。
此時這江泉縣令橫插一杆子,明顯是走投無路之下,玩了命的敲剝商賈來彌補大災造成的虧空。
而且這廝還敢於鋌而走險,玩了一出別出心裁的“報喜”,倒也是同行裡的一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