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不識字,自小就被賣到青樓,接觸的盡是來買笑的客人,哪裡會懂得大明律,何況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乃是世俗,她亦無從選擇。”
老儒所說正是當前大明女子的現狀,女子一旦離異,便如身上有了汙點一般,被人指指點點,再婚亦是極難,做人都抬不起頭。
方唐鏡道:“老叔這話若是放到尋常女子,村中愚婦身上,小侄倒是認同的。
然此女非尋常女子,自小就在青樓生活,操持的又是迎來送往的生活,雖不識字,見識眼界必然不低。
而且青樓女子最是關心自己從良之後的生活,她就算自己不關心,所見所聞也能將相關的律法瞭解十之八九。
因此小侄認為,此女殺人非是一時激憤起意,實是沉思之後故意為之。”
這個……好象是這麼回事。青樓乃是世上最虛偽的地方之一,長期在裡面生活的人,又豈會沒有自保的心理,又豈會不打聽清楚從良之後的種種可能?
老儒無言以對。
老道以提刑官的角色一錘定音道:“此言有理,很好,第一個疑點,殺人動機存疑。”
找出了疑點,說明這個案子並非如表面上這般簡單,也就有了深入的必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方唐鏡接著說道:“第二個疑點,殺人的手段存疑。
兇手為何定要用砒霜殺人,死者當日喝得酩酊大醉,兇手有大把時間,隨便用什麼隱蔽的手法都能致其死命,比如將其推入水池之中溺死,且事後還可偽裝成意外死亡。
若是偽裝得法,很可能逃脫法網制裁。
為何偏偏就選擇了最明顯,最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非正常死因的殺人手法?”
老儒道:“這豈不正是說明這是她一時起意,憤而殺人的動機麼?”
方唐鏡一拍掌,道:“然也,正常情況下大家都是這麼想的。可大家有沒有想過,若是吃了砒霜下肚,是會當場毒發的!為何當時同席之人沒有人看到他毒發?為何是事後才發覺?”
對於砒霜的毒性,還有誰能比方唐鏡更有發言權?穿越過來就直接身中的劇毒的慘景,至今思之猶必悸不已呢!
大家都知道吃了砒霜是會死人的,卻並不知道其過程。方唐鏡可是親身試驗過的。
老儒詫道:“你是說死者中的不是砒霜?可是仵作檢驗明明就是砒霜中毒啊!且這仵作並非應天府仵作,乃是巡撫衙門的仵作,不大可能作假。”
方唐鏡鏡道:“小侄並非懷疑仵作,而是換一個思路,若死者並非是在酒席中途中毒呢?”
老儒不解道:“不論在何處中毒,總之是死於砒霜之毒,犯婦也是供認不諱的,有區別嗎?”
方唐鏡眨眨眼道:“老叔,真沒有區別麼?”
老儒猛省,脫口道:“大有區別!”
老道點頭道:“天差地別的區別。若是殺人現場不是在酒席上,那現在所有的證據就全部無效,要推倒重來。”
老儒頓時汗水打溼了後背,如果當真如此,女子只需要到秋審的時候喊一聲冤枉,將疑點擺出來,所有的證據就全都無效。
而到了那時,重新收集證據就成了笑話。
時過境遷,現場早已解封,她真正的作案現場,作案證據都已被重新入住的人破壞殆盡,她當然可以從此逍遙法外。
甚至都不用等到秋審,只要現場解封,證據被破壞,就算明知人是她殺的,她一樣可重獲自由。
事實上,若不是王恕十分謹慎,且心裡有所懷疑,案件審定之後,按慣例,現場的房屋等物就要交還給死者家屬的。
“最毒婦人心,好一個心計深沉的毒婦!”老儒說這話,既有感慨又有憤怒。
“非也,老叔怪錯人了……”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