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1章 分贓小會

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在太和殿君臣歡聲雷動的時候,也正是方唐鏡正與汪芷為錢犯愁的時候。

“小賊,咱們這次發達了!”汪芷喜滋滋,滿眼都是金光。

當然是發達了,所有人都賺得缽滿盆滿。

抄出來的現銀五十萬兩,除了賞賜有功將士之外,純給皇宮內帑就有三十萬兩。

汪芷力主皇帝拿大頭,並沒有人敢有意見,因為接下來他們要瓜分的比這些現銀要大得多,必須得到皇帝的默許和支援。

在桌上,擺著一張南京城的輿圖。

上面用紅點標註著兩百七十多家商鋪的位置。

寧王深耕南京城多年,這些商鋪都是位置上好的商鋪。

每一家價值都在數千上萬銀子之間。

共計估價一百三十多萬兩銀子,當然,這是平常時節的價值。

若是由官府發賣的話,實付價格當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還有南京附近的田產,足足有一千二百多公頃,折算下來有十二萬畝。

江南的田價按每畝六兩銀子算,也能有七十萬兩。

當然,倉促間發賣,價格也是要打一個折扣的。

還有商鋪的貨物呢?又值得折後二十萬兩。

也就是說,帳面上可以上交給朝廷的有一百五十多萬兩銀子。

妥妥的一個肥年。

這些走的都是正規手續,沒有一點瑕疵。

當然,除了折銀上交太倉國庫的一百五十多萬兩銀子之外,實際剩餘下來的真實價值也足足有一百一十多萬。

這就是各家心照不宣的福利了,官場規矩如此,誰也不能說什麼。

而且是各家衙門分配,並非是落入私人腰包,屬於官辦企業。

就算是御史得知,也無話可說。

開什麼玩笑,人家可是明碼實價買來的,除了價格優惠之外,別的一切都是合規合法。

而且價格優惠亦是酬功之舉,對有功之人的獎賞,誰敢不服?

不服你上啊!

什麼?你說與民爭利?這個問題就更簡單了。

朝廷給官員的只是名義和編制,比如巡撫衙門,只有一個巡撫和下面的典吏是朝廷計劃內的,餘下的師爺,書辦,後勤,等等,這些都是由官員自己掏腰包解決的。

那麼官員就只能向地方上伸手,地方敢拒絕上官麼?不可能的嘛!於是下面的官員理所當然地就把這筆費用攤派在民眾頭上。

而有產業的衙門則不一樣,不必向下麵攤派,也不必巧立苛捐雜稅,從自家產業收入裡敢便是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妥妥地為朝廷減負,乃是不擾民的典範。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官員削尖了腦袋也要混到富裕省份當官的原因,衙門收入高啊,不必盤剝百姓也能發財,若是心思靈活的,就更是發得不要不要的。

當然,相比起慶功大會,分贓小會就要低調得多。

西廠代表自然是汪直;錦衣衛代表非侯明莫屬,守備府自然是徐小公爺代表,同時也代表了劉大侉子等一眾衛所,巡撫衙門是嚴師爺出席,鎮守太監府由黃公公的乾兒子小木子全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