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5章 洞悉考場

前兩道題目都很經典,堂堂正正,說明了考官並不想為難考生。

如此一來,這一屆鄉試佳文自然便是極多。

要知道,這些經典的題目少有人是沒有做過的,有些人甚至還能默背下許多歷年佳文。

因此在眾多上佳的試卷之中,就需要一道有分量的題目來衡量考生的水平高低。

故而便有了這第三道難到飛起的題目。

果然是條條蛇咬人,這些出題的老學究們,也有一顆報復社會的心啊!

想清楚了這道題目的作用,方唐鏡心中一動,揮毫寫下:

“其臭如鮑魚之肆,聖人乃食不厭精。已知其臭如蘭,聖人乃膾不厭細。”

表面上看,這是在諷刺聖人,看到的人怕都會大怒。

但略一想,就明白這是反語。

為什麼如此臭不可聞,聖人反而津津有味不亦悅乎?

方唐鏡自有道理。

臭,在特定的情況下解釋為“嗅覺”,並非指臭味。

在方唐鏡的破題裡,第一個臭,是指真臭,但聖人也是不怕吃的,還生怕不夠精。

第二個臭,卻是真香,所以聖人更是不怕吃,還嫌不夠細。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聖人眼裡,相容幷蓄,有教無類,“道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稊稗,在屎溺……”

只要是道,其實無所謂香臭……

雅言是道,葉公問子路於孔子也是求道,道,無所不在。

這類搭截題,考的不僅僅是士子的功底,更多的是天馬行空的思想和隨機應變的反應,以及對於四書五經的理解和活學活用的能力,首重意境其次才是重文采。

透過對三道試題的瞭解,方唐鏡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得。

以往正常的鄉試,六七千考生,首場便是六七千卷子,算起來便是兩萬的時文之多。

易位而處,就算自己是考官,也不可能有耐性一題一題看完。

因而大多數考官都是著重看第一題,這就是重首場,重首題。

第一題寫不好的,直接完犢子,後面就算寫得試卷長出花來也是無用。

但這次很不一樣,考官不是官方體制內的,所以出題的風格也不同,評卷的風格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根據老師李秉傳授的考場兵法,把試題放大到整個前後兩次鄉試的大層面上去看,方唐鏡洞悉了這次鄉試的不同之處。

方唐鏡已經看出,這次應該是首題和第三題並重的局面。

有人說科舉能不能中,實是時也命也,相當看命的事。

可什麼是命?

在方唐鏡的理解裡,命運這個東西,其實就是大勢。

個人的命運,其實是大勢裡的一份子!

時勢造英雄,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比如現在,方唐鏡就看清了這次鄉試的大勢!

心頭大定。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