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兩份教材,很是有傳奇故事在其中。
一開始並沒有這本《幼學瓊林》,只有另一本《小學數學》。
這本《小學數學》一出,據說便遭到了禮部的大力反對,認為是不務正業,使小孩子分心,反耽誤了學業云云。
於是這部書的作者方唐鏡不知怎的就說服了聖上,奉旨到禮部“論道”。
結果雙方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當然,這個“大打出手”乃是指學術上的激烈衝突。
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禮部從戶部請來了三十位算術高手,與毛都沒長齊的方唐鏡一決高下。
對決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方唐鏡一人面對禮部和戶部的三十位算術高手,大家互相出題互難。
這一戰,驚動了京城幾乎所有的算學大家,翰林院更是傾巢出動,全程觀戰。
方唐鏡的名聲自不必說,十七歲的南直隸神童,最具含金量的解元。
而戶部三十名算部高手個個成名少的十餘載,多者三十餘載,經驗豐富,理論等身。
人人皆以為方唐鏡會輸得很慘,畢竟術業有專精,文章做得好不等於數學好。
就算對方唐鏡再有信心的人,最樂觀的估計也是四六開。
方唐鏡佔四成贏面,禮部戶部佔六成。
眾人看著年輕得過份的方唐鏡,心裡都想著,只要方唐鏡輸得不那麼難看便算是勝利!
過程卻讓人大跌眼鏡。
方唐鏡這位年僅十八的少年郎以一敵三十,只用了一柱香的時間,就輕鬆地打得所有人滿地找牙。
沒辦法,眾人出的題目他不假思索就得出了答案,而他出的題目,沒有一人能答得上。
計算環節,三十個算術高手三十把算盤打得劈里啪啦震天響,看得人心馳神往目眩神搖。
然並卵,毫無用處。
方唐鏡只用了一張紙一支筆,不到三十個彈指,就將一道“從一加到十萬”的題目算了出來。
而與此相應的,那三十人足足算了兩個時辰,每個人手都打到抽筋,口吐白沫。
這就是差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服不服?
不服麼?來來來,再算一道“一加到一百萬”的題目。
生恐自己暴斃而亡的算數高手們,只能無奈地低下了高貴的頭顱,不得不承認數學之意義重大,從小抓起實是很有必要。
方唐鏡此舉,很是讓在京舉子無語,大家拼死拼活刷名望,結果方解元棋高一著,隨便編了一本《小學數學》,便名滿京城,這讓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