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唐鏡微微一哂,似若不見,繼續道:“所以縣尊大老爺決定引用太祖高皇帝舊例。”
“太祖高皇帝舊例?”人人面有愕然,不過倒是隱隱有些期盼起來,若是有舊例可循,還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這豈不是“祖宗成例”?有門!
只有龐掌櫃一干人面露苦笑,這位方小師爺的獠牙一點點顯露了出來,這裡面,沒一個能逃得出他的魔爪。
王捕頭站在方唐鏡身後,面無表情,心裡卻帶出“就知道會這樣”的想法。
所有人都在好奇!
太祖他老人家二十五歲參加義軍,之後血戰十五年而得國,又在位三十一年,光正史記載的事蹟就多如牛毛,加上野史和民間傳聞就更是浩如煙海,誰都好奇是哪一條舊例。
又聽方唐鏡娓娓道來:“至正十三年,太祖攻略定遠,下除州,初時兵少糧,有民眾捐糧五百石充軍糧,乃解困,太祖親迎,贊曰‘此皆忠義賢良之士也,當立祠世代敬之。’”
這……真的假的?眾人一頭霧水。
至正十三年是哪一年來著?扳下手指數下先。沒辦法,太祖用過的年號不少,有長有短,算了算,實在理不清,無奈放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家平時聽得最多的就是各種版本的《大明繡像英烈傳》,全都是各種殺。
常遇春常爺爺一把丈八點鋼槍殺得各路反王屁滾尿流,嘖嘖。
徐達徐爺爺揮軍八決八蕩,直殺到韃子老家,嘖嘖。
就連得道高人劉伯溫劉爺爺也是手執兩把片刀,殺氣騰騰的大喊:“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胡賊方罷手”,嘖嘖,痛快!
動輒血流成河,誰會注意五百石糧這等雞毛蒜皮的小事。
不過想來不會有假的,太祖他老人家可是真龍天子,一言一行都是有史可查的,五十多卷的皇太祖實錄,數十萬字可不是假的,真的就記有這一筆呢?
若是真的,這實在是太祖爺波瀾壯闊的一生中小得不能再小的浪花,就算太祖他老人家復生,九成九也記不得這事了吧?
只是事關太祖,誰也不敢說半個不字,就算是最跳的裘員外也只得捏著鼻子認了,寧可信其有,不敢信其無。
方唐鏡這個文科生與別人不同,他上一世考博就是明史,論文就是專研明朝歷代帝王,教材和資料就是大明皇實錄,無論是野史和史實,都是清晰無比,此時信手拈來,大是揮灑自如。
隨便一句“祖宗成法”“祖宗語錄”就要砸得人暈頭轉向,滿地找牙。
這才稍稍開始發力而已,方唐鏡決定放點乾貨,於是接著道:
“今日之事雖不同,情相類,理亦相同,小子受縣尊所託,將為那些救災民於水火之中的義士,奏請朝廷封贈為‘賢者’,旌表鄉里,立於鄉賢祠,並列於名宦之旁,一切禮遇比名宦規格!”
譁!眾人再也坐不住,議論紛紛。
不論真假,這事十有八九能成。
首先,在太祖漫長的征戰生涯中,地方民眾捐錢捐糧勞軍的事肯定有,而且不少,所以方唐鏡說的這件事就算是假的也可以是真的。因為這是對皇明正統的美化。
其次,地方受災,工商界人士踴躍捐欯本就是好事,乃是朝廷教化的最大明證,朝廷樂見其成。
其三,將鄉賢祠與名宦祠合併,規制待遇皆為等同,並且這鄉賢的名額還與善舉捐款數額)掛鉤,這絕對是個首創,利國利民利官利士紳的舉措,為各地災後重建樹立了一個樣板標杆。
綜上種種,朝廷不但沒有不透過的理由,還會一力促成,大加宣講,實是一舉數得。
這裡面的好處眾人或許看不全面,但都是人精,除了自己能得的好處之外,別的好處也是能看得出一二分的。
正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五六十個精於討價還價的商人更不是蓋的,此時火力全開,氣氛頓時空前熱烈起來。
只有裘員外面對方唐鏡的無視,指甲都掐進了掌心肉裡,若是被方唐鏡斥責,又或者爭辯兩句也好啊,無視算怎麼回事,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小賊也太欺負人了。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