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指揮和李提學兩人可謂相看兩生厭,若是目光能殺人,這兩人至少同歸於盡了一百次。
方唐鏡微微一笑,端起茶壺起身給兩位李大人倒茶。
李士實自然是正眼都不帶看方唐鏡一眼,還直接把茶盅拂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李大宗師此舉自是表示漢賊不兩立,他絕對不會跟亂黨有任何接觸的。
方唐鏡沒有半分不虞的表情,略過李大宗師走向李知府。
李知府則是皺著眉不做聲,彷彿沒看到自己面前還有一個茶盅。
方唐鏡依然沒有說一個字,規規矩矩的倒完茶,側過身,便準備走人。
然而就在他側身的一瞬間,已經用身體擋住了李大宗師的視線。
他快速地將掌心在李知府面前展開,然後就若無其事的抽身走人。
李知府只瞥了一眼,心裡就掀起了驚濤駭浪。
方唐鏡掌心裡寫有三個字:小國公。
李知府雖然不認識誰是小國公,但看著主位上那傲慢無人的年輕人,已經不言而喻!
終於知道為何劉指揮是這般的有恃無恐了!
大明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勳貴的整體話語權就被不斷削弱,但這並不包括幾位特殊的國公。
比如雲南的黔國公沐家,北京的英國公張家,南京的魏國公徐家,北京的定國公徐家。
幾位國公之家世受皇恩,均為與國同休之體。
徐家乃是最特殊的一家,一門兩位世代相襲國公。
魏國公一脈世鎮南京,沒有任何一朝皇帝對其產生過半點疑心,聖眷之隆,無出其右。
現在魏國公世孫,竟然被打成為亂黨,這性質可比地震還在大得多,等於是一場政治大地震。
誣陷魏國公世孫就相當於誣陷魏國公謀反!
可問題是,魏國公這樣的人會謀反?
說出來,怕是誣陷的人自己都不信吧?
說得不好聽點,就算李士實誣陷親王謀反,天下人可能會將信將疑,誣陷魏國公謀反,呵呵,這個笑話一點不好笑!
魏國公世孫不要說打砸一家店鋪,就算他將整條街都砸了,被皇上知道,怕是最多也只是說上兩句“混帳”,“胡鬧”,之類的話,罰點錢了事。
這李士實的膽子得有多大?才敢炮製出如此冤獄?
這傢伙想升官都想瘋了吧?敢踩著魏國公的頭顱向上爬,也不怕摔得粉身碎骨?
李知府哪裡知道,李士實一見到方唐鏡的面就欲將之置於死地,又自認為能控制住局面,如前面那幾位官宦子弟,不就是被他甄別出來了麼,這就更加增加了李士實的剛愎。
李士實的剛愎自負,加上方唐鏡刻意形成的對抗,隔絕了李士實獲取真實情況的渠道,而且這間書畫店真正的東主乃是他李士實,也打著藉機提升名聲念頭,這才強硬地將這個小衝突蓄意擴大到了作亂的高度。
但李知府可不會這麼看,在他眼裡,李士實簡直就是當今趙高,做的就是指鹿為馬之事。
可你雖然行趙高舊事,卻並沒有昔年趙高權一手遮天的權勢,這就是不折不扣的作死了。
而且最可怕的,這些人裡絕對不止是魏國公世孫一人,跟著他來的那些人怕都是南京城的勳貴之後吧?
這李士實竟敢將之一網打盡,當真是開了國朝前所未有之冤獄。
太祖辦“藍玉”案的時候,也是逐一各個擊破,並沒有激進到一網打盡。
這李士實的手段實是駭人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