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唐鏡忽然罵道:“你這脫魯忽察爾子孫中的敗類,怎可做相殘同族的蠢事!!”
若是旁人聽了方唐鏡這話,定然當他是放屁,不然就是發瘋!
什麼鬼“脫魯忽察爾”?以為隨便蒙個聽不懂的名字就跟老子套親戚,不但沒門!連窗都沒有!
“脫魯忽察爾”這名字一聽就彆扭得緊,分明是蒙元餘孽的名字好不好,跟我堂堂大漢子孫有個毛線的關係?
然而這書辦聽了方唐鏡的怒罵,卻是一呆,訝然看向方唐鏡,失聲道:
“你也……不對!你詐我,老子弄死…你…”
方唐鏡這話並不是亂說的,乃是有事實依據的。
太祖朱元璋當初分封諸王,乃是將第一代寧王朱權的封地定在內蒙古多倫一帶,統轄朵顏三衛。
寧王當時轄下“控弦八萬,皆虎狼之士”。勢力雖不是最強,卻是當時諸王中最能打的一位。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朱棣以“中分天下”為藉口,強借了寧王轄下最能打的朵顏三衛鐵騎,這才靖難成功,順利登上王位。
成功人士朱棣後來就將當初的山盟海誓忘得一乾二淨,並且還把寧王原來的基本盤撒了,將其封地換到了南昌,置於南京的監管之下,讓寧王只能混吃等死。
當然,寧王肯定是咽不下這口氣的,他也是有大志之人,於是,寧王在移藩的過程中,招集了大量的朵顏三衛戰士隨之遷到了南昌。
這些人死心塌地的為歷代寧王賣命,他們的後代也世代隨著寧王默默地做著造反的準備,這也是後來寧王起兵的老底子。
而寧王統治朵顏三衛時,朵顏三衛的頭領就是“脫魯忽察爾”,後來朱棣當上皇帝之後,念及朵顏三衛的功勞,還封了“脫魯忽察爾”為布政使司左都督,統管朵顏三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而從此之後,朵顏三衛的後人在漢人這裡都可以統稱為“脫魯忽察爾”的子孫。
歷史上朵顏三衛時降時反,並不是什麼忠臣烈女,歷代寧王欲圖大位,與之勾結,也不是什麼新鮮事,這在史籍上都有記載,方唐鏡也是相當清楚的。
之所以看出書辦是朵顏三衛的人,還要得益於方唐鏡上一世學校裡有不少蒙古族同學,加之為了研究史料,也曾多次赴內蒙古考查,與當地人打交道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一些蒙古人特有的特徵。
此時看到書辦那張典型的蒙古人臉孔,加上身長腿短膀大腰圓體格,方唐鏡一眼就看出書辦乃是蒙古族人的後裔。
寧王,李士實,朵顏三衛,蒙古族後裔,脫魯忽察爾,稍一聯想,瞬間就能想清楚其中關係。
這才有了之前那段忽悠,就是要讓書辦產生方唐鏡也是朵顏三衛子孫的錯覺。
雖然書辦很快就識破了方唐鏡的忽悠。
然而,還是晚了那麼一點點!方唐鏡也只需要他一楞神的功夫就足夠了!
書辦那個“你”字還沒出口,已經有一個黑乎乎的筆尖朝眼珠子直刺了過來!
這是方唐鏡死中救活的一刺,端的是仍出了吃奶的力氣,又快又狠。
然而書辦卻是並不慌張,他不但練過,還是百裡挑一的好手。
頭一仰,雙手一封,險之又險的擋住了刺眼之筆。
嬢的,漢人就是狡詐,千百年來從未改變,老子的祖宗吃過你們的虧,難道我這做後輩的就不會吸取經驗教訓?要將你挫骨揚灰……
這個念頭還沒有想完,忽然襠下一震,蛋蛋被一隻大腳重重的踹了一記!
頓時,鑽心的劇痛就傳遍了全身。
已經很高估了漢人的狡詐,不料還是中了聲東擊西之計,我……靠!
方唐一腳踹中書辦的襠部,將之踹得立即失去行動能力,看也不多看一眼,發了瘋一般的朝李士實撲了過去。
男人最重要的部位被痛擊,書辦當然是只有在地上打滾的份,但他對於方唐鏡的結局仍持樂觀態度!
見到方唐鏡故伎重施,又要做擒賊先擒王這等挾持人質的事情,書辦劇痛之餘仍是冷笑出聲。
還來?真當別人都是傻叉麼?
有了第一次,別人就不會防著這招?
呵呵!由此可見,這小賊雖有些小聰明,真實智商卻也是十分令人著急的!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