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包含有“皇恩大學堂”,“皇恩醫館”,“皇恩大市場”,“皇恩大戲院”,“皇恩大酒店”“皇恩衙門辦事處”……
謝天謝地,接下來的名目裡總算沒有那麼多“皇恩”了。
“飲食一條街”“治安巡捕分衙”“救災扶貧基金會錢莊”“運輸行”“官辦牙行”“貿易行”“商會街”“宣政欄”。
凡是想得到,裡面都有著規劃,四縱四橫十輛馬車並行的大路,十六條大街道井井有條。
這哪裡是什麼居住點,分明就是一個超大的新城。
哦,對了,這就是藉著倒塌的那一段城牆擴建的,足足擴大了大半個城池。
且還相連著一個新建的碼頭。
既是擴建,又加固了城防,還解決了百姓生計,端的是一石三鳥。
而且可以想象得到,若是遇到倭寇來犯,全城的百姓就可以相當迅速的安置進新城之中,好精明的打算。
還可以進一步推想得到,若真能如規劃一般將這座新城建設起來,這將是一個寸土寸金,欣欣向榮的新城。
對於如此宏大的規劃,所有人都想到了兩個詞: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可現實是災後也需要重建,人家明明就是為了民生著想,也有這個實力,有這個人力,為什麼就不能建好一點?
所有人都矛盾無比,不知當不當彈劾了。
正反兩方的理由都十分充足,若是彈劾起來,必是一場混戰!
言官們也是聰明人,從不打無把握的仗。
尤其最重要的是,這廝打著“皇恩”的旗號,若是反對,豈不是抹煞了“皇恩”?
奸詐之徒,陰險至極!
這是把一個小縣城生生打造成十里秦淮河的花樣……這樣,真的好麼?
眾人挖空了心思尋思怎的才能繞過“皇恩”的名號打壓此賊。
對了,這些錢從哪裡出?
剛才眾人還覺得二十萬兩是個天價,可跟這驚人的規劃相比起來,又小兒科得不能再小兒科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錢呢?這是個硬核的問題!
總不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只靠兩片嘴唇瞎吹吧?
“臣覺得,如此靡費錢糧,只為了區區一個小縣城,實乃誤國誤民之舉……”
御史張允清出列,開始列舉自己反對的理由。
成化皇帝沒有出聲,只輕輕擺了擺手,身邊內侍會意,回道:
“張大人稍安勿躁,且聽覃公公唸完再作道理。”
接下來是第六份奏摺,終於道出了這麼做的底氣所在。
縣裡利用“救災扶貧基金會”手裡的這些銀子,如何買糧,如何藉機購買整個松江府的生絲,如何平抑松江物價,如何組織運輸,統籌全盤經濟……
最總要的是,這貨竟然將規劃中的,還沒有建成的,連影子都沒有,八字沒一撇的,畫餅一般的新城的店鋪,房屋,碼頭,各種各樣的建築已經賣出了一大半,美其名曰:樓花。
當然,大家也不是傻子,不是全款買的,大家都是先付了兩成的“首付”,餘下部份全部是由“救災扶貧基金會”擔保,邊建邊付,完成後連本帶利全部付清。
眾人聽著這些似懂不懂的話,心亂如麻,這似乎又開了大明一個先例。
怎麼形容呢,望梅止渴?畫餅充飢?都不對。
人家望梅止渴畫餅充飢好歹還有點東西看得見,現在倒好,純粹就是張口就來,賣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