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榮知府負著手進了屋內,不過臉上卻全無半點不快之色,做戲做全套,對於人才,自己還是相當寬容的。
李知府看著方唐鏡正在寫文章,也不說話,便站在一旁。
餘師爺為他搬來椅子,李之榮知府屏退餘人,一撩官袍好整以暇地坐下,靜靜地等著方唐鏡。
方唐鏡又寫了一段,才將筆一頓,看向李知府道:“有勞李太尊屈駕,學生這裡還有幾個字便可收筆,可否稍待?”
李知府輕笑一聲,反問道:“方公子博覽群書,可知禰衡,孔融故事乎?”
禰衡,孔融都是三國時的大才,兩人有兩個共同點:
一,都是出了名的持才傲物,傲上。
二,都是因持才傲物被曹操所殺,不得善終。
禰衡乃是有名的神童,文采辯才無雙,但為人卻是性格剛直高傲,喜歡針砭時事,輕否人物,不留口德。
他不但曾各種花式大罵曹操國賊,還在大宴群臣的時候光著身子擊鼓,極盡羞辱了曹操。
於是曹操將其貶到江夏太守黃祖處,果然又因罵人觸怒了暴躁的黃祖,被結果了性命,死時僅二十六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孔融就是人盡皆知的“孔融讓梨”裡的那個孔融,他和禰衡同時也是好友。
孔融為孔子二十世孫,少有異才,乃是貨真價實的神童,不但學問當世少有人能比肩,而且做官也極有建樹。
這樣一位大才,當然極有世家之風,喜結賓客,挾議時政,酒酣耳熱後,言辭就對難免會激烈些。當然,他極少背後說曹操的壞話,都是當面說的。
後果很嚴重,數次之後,曹操終於不想再忍了,於是殺之。
這兩個故事當然是告誡方唐鏡,不要有點才華就不知天高地厚,惹惱了一樣照殺不誤。
方唐鏡筆下不見一絲遲滯,輕笑道:
“還是與李太尊這樣中過進士的說話親切些,方才的餘師爺學問就差了許多,說起話來也沒甚意思。稍待片刻,待學生寫完後,必給太尊一個滿意如何?”
“好,君子知心,本官等得起!”李之榮知府撫須輕笑。
李知府現在可謂勝券在握。
局勢好得不能再好,盡在掌控之中。
殺手被自殺這事,已經審明,三名獄卒也已下獄,自己的聲望在松江府必將又漲上一大截。
現在只等自己這邊將方唐鏡指控周知縣“貪贓”的證據拿下,在焦如水的嚴審之下,立即便可辦成鐵案。
李之榮知府一心所求,就是要將江泉縣的政績歸為已有,眼下週知縣和他的師爺方唐鏡一倒,自己就可以一紙奏摺上達天聽。
地震不但不是什麼凶兆,反倒是表政績的機會。
自己在所有受災府縣中可謂鶴立雞群,不但位置穩當,運作得當的話,說不定還能再往上挪一挪。
方唐鏡可謂是人才難得,百年不遇的鑄財高手,有了此人相助,自己日後錢程無限自是不必多說。
李之榮知府已看著方唐鏡寫奏章的樣子,他這一次來就是迫使方唐鏡遞上投命狀,倒戈一擊讓周縣令死無葬身之地!
如此一來,自己就可以向焦如水身後的人交代了,然後踩著周鴻恩的人頭上位!
方才方唐鏡的話裡帶著識時務和服軟的意思,令他倍覺欣慰。
這人啊,當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撞南牆不回頭!方唐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現在方唐鏡這等行為,在李知府眼裡不過是方唐鏡跟餘師爺說的“三顧茅廬”。
是方唐鏡最後一點面子所在,年輕人嘛,面子嫩,有點意氣用事也很正常。
李知府作為一個過來人,自然要大度地給方唐鏡一個臺階下,反正李知府一向很有耐心。
李之府時常告誡自己的親朋子侄輩們,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一個忍字。
不知過了多久,方唐鏡將文章寫完,放下筆,吹乾墨跡。
方唐鏡這才抬起頭看向李知府,歉然地一笑……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