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不錯,毗鄰碼頭,雖說人流複雜了些,可勝在人流量大,隨便做點什麼都不愁沒有生意上門。”
汪芷一面說話,一面頻頻看向方唐鏡。
方唐鏡只假裝沒聽見,默默的繼續四下裡張望。
天氣雖熱,但是街上的人流卻萬頭攢動、摩肩接踵,行人如織。
碼頭上來來往往的各色貨船,卸貨的苦力,裝貨的騾馬車絡繹不絕排成數條長龍。
街上川流不息的各種各樣轎子、有老爺女眷富人,更多的還是為生計忙活的平民,行色匆匆,各有各的勞碌。
街道兩邊的商鋪從碼頭直排進城裡,鱗次櫛比,賣絲綢布帛,生鮮乾貨,胭脂水粉,時令水果,字畫筆墨,各種各樣的商鋪覆蓋了街道上的每一棟建築,毫無死角。
茶樓裡說書先生口沫橫飛,也是人滿為患,十個大錢就可以要一壺茶,一碟子花生爆米花坐上半天。
沿街叫賣的,路邊雜耍的生意都很不錯,各有各的活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做生意什麼的,看到這種數條街的交匯處,怎麼能無動於衷?即使是表面不動聲色,內心裡也會在默默算計的吧?
汪芷內心抓狂,怎麼這麼不自覺呢!有沒有做生意的自覺?
方唐鏡一邊慢悠悠的走,彷彿汪芷說的完全與自己沒什麼關係。
實則是在觀察街道兩邊的商鋪,做些什麼生意,商品價格大體是多少,客流量怎麼樣,營銷手段如何,一邊暗地裡計算這一帶商業的吞吐量。
松江府商業的欣欣向榮的讓方唐鏡很是滿意,不愧是資本主義萌芽誕生最早的地方,商業市場發展程度真是讓人意外。
民眾的購買力讓方唐鏡也很滿意,江南是大明的經濟中心,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雖說都比較忙碌,可相比方唐鏡資料裡的大明其他方,明顯要富裕許多。
重要的是民眾捨得消費,這樣的觀念甩了內地省份好幾條街,財富資本化程度超過方唐鏡預期。
不錯,不錯方唐鏡越看越滿意。
汪芷又是跺腳又是拋媚眼翻白眼的,眼皮都快抽筋了,方唐鏡又不是瞎子,看向伍捕頭道:“這一帶的情形打聽清楚沒有?”
伍捕頭在江泉的時候能穩居王捕頭手下第一馬仔,其實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別看他武力不如王捕頭,所以昨日吃了一個大虧,實則打聽訊息實實在在是一把好手。
此時方唐鏡這一問,總算問到了他最拿手的特長上,頓時一臉興奮,不知道的,還以為他中了五百萬。
“公子,這裡名叫四合碼頭,表面上是揚記商行,常記商行,大興商行,新祥和商行四家商行把持而得名。
實際上,這四家商行背後都有官員背景。
揚記商行的揚大掌櫃據說是典吏祝大人的遠房表弟。
常記商行的掌櫃就是鹽課司提舉解大人的小舅子。
大興商行據說沒什麼後臺,可每次有事,市舶司的人都會出來撐場子。
新祥和商行的大掌櫃可是咱們的老熟人,河梁提舉白大人的族侄在打理。”
打探得相當詳細,方唐鏡手一攤,對汪芷說道:
“這就愛莫能助了,我也想給你找一塊好地方,可現在的情形,你也看到了,這松江府裡,就沒一門賺錢的生意背後是沒有官員撐腰的。”
方唐鏡再想拿在江泉對付胥吏那一套照搬到松江府是行不通的,這裡的官員在職的,致仕的,背景深厚的數不勝數,方唐鏡若是敢蠻幹,激起“官變”,鐵定要灰頭土臉,搞不好當天夜裡小命就要不保。
最最重要的是,官員經商並不犯法。
誠然,儒家思想反對與民爭利,但是諷刺的是,歷朝經商的卻大多是官員,所以禁止官員經商從來都沒有實現過。
到了大明朝,官員經商,尤其是江南的官員經商,更是達到了歷朝之最,所以後期整個國家的財富大多都落入到江南官員之手。
以致於北方的崇禎因財政破產而被滿清破關逼得上吊,江南這邊還在舉辦花魁大賽。
成化皇帝這個時期出臺的法律,甚至變相地鼓勵官員經商,《大明律》禁止四品以上的官員經商,卻對四品以下的官員經商並不禁止。
因而此時江南的官員上體聖意,經商正是方興未艾之時,蔚然成風。
“我說你這人就是婆媽,咱們看上的地盤,哪輪得到他們不同意。”汪芷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