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章 矛利盾堅

李秉對於自己這個關門弟子是相當滿意的。

人品,學問,相貌,應變,眼光,世情……

當然,還有賺錢的能力也格外的優秀。

真正的儒者乃是有教無類的,並不反感弟子能賺錢,有錢。

孔聖弟子中有富可敵國的子貢,子貢獻贈重金助孔聖周遊列國,孔聖並沒有推辭嫌棄。

也有窮得搖鈴鐺的,如顏回,宰予,言偃,等出身寒門學生。

對於李秉這種底層歷練經驗豐富無比的大佬來說,經世濟用正是他們最看中的,而不是那些讀死書的書呆子。

所以李秉更是不能容忍方唐鏡考不中舉人,這豈不是丟了他李秉的老臉?

所以拜師禮畢之後,李秉很快就進入了教學環節。

當然,時間緊,任務重,講的都是乾貨:

“唐宋科舉,主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士子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弊端極大,世風浮誇。”

唐宋以詩詞取士這一條,很是為有識之士不忿,如司馬光就指出:

“國家設立各級官吏,各種職位,是為那些有才幹的人設的。

道德出眾的掌握教化,明察秋毫的出任州府,謀略勇武的守邊禦敵。

就算是刑事錢糧這些小事也需要專業人才。

那裡可以從那些只會吟風弄月的傢伙裡挑人出來做這些,他們做得了麼?”

李秉略一解釋,又繼續道:

“后王安石主政,以大毅力大魄力全面改革科舉,盡數取消帖經,墨義和詩賦,專以經、論、策取士,開科舉為經世濟用而用,人心乃正。”

“然科舉取士亦有賴於當朝之人,取士之標準良萎不齊,多看考官個人喜好,此頑疾也。”

方唐鏡心裡吐糟:豈止是頑疾,簡直是毒瘤,歷史上鬧過無數笑話。

話說唐太宗看著無數考生進入考場,不由洋洋自得:“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可天下英雄雖入彀中,取與不取還是要看考官心情,光入彀中不能取之為已所用,何用?

若是遇到惡劣些的考官,士子們就只能自認倒黴,淚水往肚子裡咽,無處可伸冤。

比如唐玄宗天寶六年的那一屆科舉,由權相李林甫主持。

他老人當時心情不好,竟一人不敢,造成全國士子全軍覆滅的下場。

其中就有後來名震古今的杜甫,高適。

皇帝問起,此賊竟輕飄飄地說道:“野無遺賢”!

意思是不是我不招,而是沒有人才可招了……

一個出了名的“別字先生”,不學無術的半吊子文人竟敢小看天下英雄如此,其妒賢忌才到了何等喪心病狂的地步!

此人為相,國家焉能不亡?

李林甫除了以貪婪專權聞名於世之外,還是有名的別字先生,學問之差亦是士所少見。

其表弟家中生了男孩,李林甫在喜貼上寫道:“聞有弄獐之慶”。

時稱生子為“弄璋”,生女為“弄瓦”。璋是美玉,獐則是野獸,所謂獐頭鼠目是也。

訊息傳出,世人送其外號“弄獐宰相”,此從此“弄獐”一詞便成了別字的專用名詞。

更有人寫詩譏曰:甚欲去為湯餅客,惜愁錯寫弄獐書。

但若撞了大運,遇上開明的君主,考生也是能盡展其才的,很是能選出一些大才。

比如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舉,就取了很多名震千古的牛人:蘇軾,蘇轍,曾鞏,呂大鈞,程顥,王韶,呂惠卿,章悙……

事實上,宋仁宗在位四十年間,幾乎真正做到了“野無遺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