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考前就已經洩題,那麼作為臨到大考那天才定出來的監考官,他的嫌疑當然是最小的,所以白御史才會讓邱厚德去拿記錄,這其實也是一種變象的暗示和保護,在場三人也都看得懂,不過也沒說什麼,預設了這貨嫌疑最小的可能。
都察院僉都御史邱厚德屁顛屁顛地取了記錄回來,雙手遞給白御史,白御史又是一腳,罵道:“瞎了你的狗眼,王撫臺主持此事,你遞給我作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邱御史忍著痛,擠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將記錄呈到王恕面前道:“請王中丞過目。”
記錄十分詳細,從李提學召集眾人開會開始,事無鉅細一一寫了出來,連講話也沒有漏過一個字,王恕快速翻過,找到出題的記錄。
第一題,“配天”,出題考官——李士實。下面是李士實的講話,然後是三人的簽字畫押。
結合士子們的狀詞和書坊裡搜查出來的證據,都沒有這一題。
再往下看。
第二題,“子不語怪力亂神”,出題考官——於明學。下面是出題過程的記錄,然後是三人的簽字畫押。
四位大佬對視了一眼,這一題恰好就與證據相符,難道是……
四位大佬難掩心裡的吃驚,在路上,四人都是有過推斷的,想來想去,都覺得李士實的嫌疑最大,但現在……
孤證不立,再往下翻。
第三題,“自欺如惡惡臭”,出題考官——李士實。下面是記錄出題過程,然後是三人的簽字畫押。
這是一道截搭題,取自《大學》第七章,原文是“所謂誠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麝,此之謂自謙。”
這道題把上下兩句的尾句和首句截搭,也是一道相當刁鑽的題目。
這道題目在考生的狀詞和證據上也是沒有的,且看得出來,這位李提學對於考生還是十分嚴厲的,出的題目都不是一般的難。
八股題過後,便是策論題了,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四人深吸了一口氣,再往下看:
策論題第一題,“論江南之紡織”,出題人——於明學……
嘶!四人莫不倒抽了一口冷氣,這世界有點看不懂……
竟然是四人一致認為嫌疑最小的於明學!
這於明學不是一向官聲很好麼?
三十六七的年紀就做到翰林侍講,正是仕途的上升期,又是清流裡的清流官,且翰林向有儲相之稱,前途不可謂不遠大光明,這不是自毀前程麼?
想破了腦子也想不通啊!
可不信也不行啊,白紙黑字寫在這裡,鐵證如山。
王恕陷入沉思,其餘三人心裡都升起了憤怒。
放著北京城裡大好的前途不要,竟跑到江南搞事。
若是手段實在高明倒也罷了,科舉舞弊又不是沒發生過。
可現在東窗事發,還牽連了大批江南官員士子,這就是你的過錯了!
真真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好湯!
這廝是吃了豬油蒙了心麼?
還是說這廝以為咱們江南的官員真的就只會養老,全都是混吃等死的老不死?
竟然自大到以為可以瞞過天下人?
是誰給他的底氣?
白御史渭然長嘆道:
“卿本佳人,奈何作賊?”
……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