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完全擺脫了悲涼氣氛,鬥志昂揚,全不計較個人得失,渴望上陣殺敵建功立業,有大丈夫當提三尺劍生啖胡虜的豪邁。
字裡行間充滿了未能追隨嶽王收復河山的遺憾,單單從立意上就比諸人高了一個檔次,說是上佳之作毫不為過。
“西門賢弟有班超韋玄策之志,實乃吾輩楷模也。”
“咦,顧賢弟這首《滿江紅.牛首山思嶽武穆》真真是難得一見的好詞也!”
“烽煙神州,三百載,華消胡長。最痛心,嶽王死後,元夷雄橫。精衛恨填東海溢,蠻兵醉宿長安樓。蕭聲咽,一曲思故國,淚如雨。
孤臣恨,雲和月。河山殘,誰能還。憶撼山易耳,岳家軍難。約諸君黃龍痛飲,河山染遍壯士血。慶大明,再復唐衣冠,漢宮闕。”
好啊!胡學賢話音一落,眾人轟然叫好。
好一首滿江紅,寫盡國仇家恨,個人命運與國家興亡,格局之大可謂今日諸詩詞之首。
即便是老道士和老儒生,對這批詩詞的質量也是十分滿意,大多是正能量滿滿,可堪將來嶽王觀裡題壁的,無形之中又為嶽王觀增添了一筆財富。
只是,似乎並沒有看到方唐鏡的大作?
眾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紛紛側目,不會是文思滯塞,見前面如此多佳作,怕了吧?!
“小友何故停筆不前?”老儒生問道。
“我怕。”方唐鏡十分乾脆地回答道。
嗯?
真的怕了?
怕什麼?
你方唐鏡也有怕的時候?
當朝相公被你排頭點名罵得狗血淋頭,也沒見你怕了,怕是寫不出好詩的託詞吧?
“小友何怕之有?”老儒生不解。
“有時候我寫出來的東西,自己都怕的!”方唐鏡赫然一笑,標準的八顆白牙,人畜無害。
“莫非反詩乎?”老道士打趣道。
“非也非也,老神仙切莫嚇煞小子,實在是……”方唐鏡又是赫然一笑,接著道:“小子一股浩然之氣鬱結於胸,生怕自己用詞不當,石破天驚耳。”
呃,眾人一口氣岔在喉嚨,險些嗆得咳出聲來,嬢的,說你胖還真就喘上了……
吹,接著吹,癩蛤蟆打噴嚏,好大口氣,也不怕大風閃了舌頭!
“既不是反詩,何妨寫出一觀?有什麼不妥之處,老夫幫你兜著。”老儒拈鬚而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儒神情極為和藹,小子,想藏拙?哪有這麼容易,今日這裡每個人的學問如何,老夫是定要摸個底掉的。
“老叔,還是算了吧,小子可不想讓你老為難。”方唐鏡躊躇。
“方賢弟,長者賜,不可辭。何故吝惜一詩乎?”胡學賢微笑緊逼。
眾人紛紛附和,甚至有些人言語間已是不大客氣,帶有指責的意味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