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生被誣陷下獄可能是大明之最,卻都奇蹟般逃過死神的傳奇。
明史對他的主要成就介紹了四個方面:守備宣大,成化犁庭,整飭仕路,罷汰庸劣。
不要小看區區十六字,不說多少庸才無一字於史,便是多少名臣想在史上留書數字亦是艱難。
雖只十六字,卻道盡了此人為天下士子所敬仰,為天下仇寇所切齒,為天下官員所畏懼,為當今聖上痛絕的原因。
四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有轟轟烈烈,天下震動的大功德。
此老成名不算早也不算晚,英宗正統元年,二十八歲舉進士,授延平推官,為官剛直,以嚴懲不法豪強聞名中外,遂使喚延平有夜不閉戶之譽,朝廷將之召入都察院理刑。
景泰二年,改任吏部主事,在協助戶部侍郎劉璉督餉宣大時發現其侵貪行為,當是之時,整個督餉隊除了他之外,人人上下其手,敢不收受好處者往往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這種情況下,此老竟然連夜一人雙馬,冒死回京舉報,一舉打下貪汙集團。
遂升為右都僉御史,代劉璉督餉兼參贊軍務。
因土木堡之敗,宣府被也先韃靼鐵騎數度攻破,幾成廢墟。
是此老撫卹軍民,購萬五千頭耕牛發放,組織生產,行召商中鹽之法,鼓勵內地商賈來前線貿易,利邊利民,短短數月時間恢復宣府邊備氣象。
此後升任宣府巡撫,提督軍務,被此老彈劾落馬的將官多矣,均為勳貴,都指揮揚文,揚鑑,都督江福,總兵紀廣,連監軍也不放過,被彈回了宮裡。由此可見其性格之強硬。
數年間廣招流民墾荒,清除弊政百十條,三年之內,將宣府由一個殘敗的邊鎮建設成西北雄關,實乃文武兼備之大才。
當然,他這般不計後果的彈劾也留下隱患,日日有人在皇帝耳邊誹之,更有御史彈劾其專權,遂被莫名罷官。
天順三年,起復,不過皇帝還是將他扔到了南京,任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眼不見為淨。
一直蹉跎到了今上即位,廷推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時,閣臣言官吏部等共同推舉此老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詔命下達之日,朝野歡慶。
當然,這歡慶只是暫時的,此老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對官場來說,實在不是一件愉快的好事。
因為京察來了,原本按舊例,每次京察,對天下官吏的貪,殘,罷,黜,遷者皆有定數,此老倒好,一到任就將這個數字擴充了一倍,迅速作掉一大批庸劣貪酷德不配位的官員。
我頂啊,這簡直是妥妥的官不聊生,沒得說,大家一起將他排擠到遼東、大同那等鳥不拉屎的地方,整頓兵備去罷。
不料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此老依舊是毫不吸取教訓,狗改不了吃那啥,罷免了鎮守太監李良,總兵官鄭宏,起用被關在獄中的將領崔勝等人,旋即出兵,取得鳳凰山大捷,得成化皇帝親筆嘉獎。
成化三年,此老與武靖伯趙輔率軍征討建州女真,九月,兵分五道從撫順出塞,十月攻至建州,大獲全勝,斬首五百三十六人,擒九十九人。此戰之後,成化皇帝親賜麒麟服,加其太子太保。
也正是在這一年,吏部尚書出缺,成化皇帝親自提名此老任之。
成化四年,大明第一次伏闕請願,此老參與。
又是一年京察日,上一次此老作為左都御史,明明是龍套,卻搶盡主角吏部的風頭。
這一次作為吏部尚書,堂堂正正的主角,當然要大殺特殺,一次京察,竟將數百監生罷黜,數十任要職的官員被其降罷,其中多有執政大佬們的親信鄉黨。
結果當然是招致了更強烈的反彈,連自己內部的左右侍郎都反了水,彈劾奏章雪片般飛入禁中,參其專擅不法,攬權結黨共十二大罪。
他就是,為官不惜身,有官場滾刀肉之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名臣李秉!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