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兄事汝,汝竟然妒忌如此,視吾若仇寇,豬狗不如,竟將吾之筆薅禿,彼之娘之,非人哉!
悲哉,悲哉,所遇非人,不如去死……”
說完之後,又是哭聲。
黑夜寂靜,那考生雖然小聲自怨自艾,卻是清晰無比的傳入到了方唐鏡的耳中。
方唐鏡心中一驚,想起上一世看明野史《湧幢小品》裡記載的一樁慘事:
某年會試,兩個平時交情甚好的考生,在會試前一夜同榻而眠,某甲等某乙睡熟之後,躡手躡腳開啟某乙行李,取出其毛筆,將筆尖上的毛全部咬掉,然後仍舊套上筆帽。
第二天開考時,某乙用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所有的筆全部是禿頭,不禁大驚失色,問隔壁考房考生借筆,卻遭到守棚軍士喝止,考試期間,任何私自傳遞物品的行為都視為作弊。
某乙“慟哭竟日,至半夜,心喪若死,乃舉火自焚!”
“時值當夜大風,火大作,房舍飛灰,因監試御史重鎖大門,竟至燒殺舉人九十餘人,餘者執事差役之流數十……”
貢院所設的考棚主要是用木板和蘆蓆搭建,此時為了照顧考生,每間考棚都設有火盆,而整個會試期間,考生都要在貢院裡吃喝拉撒,因而在考棚周圍還設定了烹茶熱飯的爐灶,晚上還要用到蠟燭,這些都是極易燃之物,不發生火災罷,一旦失火,勢必如天火燎原,瞬間燃爆。
我……去!
舉火自焚,這事大條了!
那本野史裡記載的就是這一科的事情吧?
方唐鏡大吃了一驚,睡意全無。
怎麼辦?
此時的號房考棚)是上鎖的,軍士也是人,也要睡覺的,一般要到了五點之後才開啟。
這個時候若是大聲喧譁,或者做出什麼讓人誤會為作弊的事,那鐵鐵是要被逐出考場的。
方唐鏡自忖自己穩中的身份,當然不可能草率行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若眼睜睜看著,說不定那貨真的想不開,一把火燒了自己不要緊,連累了一兩百人為他陪葬,這就慘了。
方唐鏡使勁撓了撓頭,扯下了幾縷青絲,有了!
不就是毛筆被人薅禿,至於想不開到舉火自焚嗎!
動動腦,實在不行,動動頭髮也好啊!
王羲之《筆經》裡記載:“先用人發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人須做筆,甚佳。”
意思是先用人毛髮數十根,然後夾雜羊毛,兔毛,三種毛髮混合製成。
另外明人筆記《五雜組》裡有記載:“鍾繇,張芝,王右軍皆喜用鼠須,歐陽通用狸毛為心,蕭祭酒用胎髮為柱,張華用鹿毛,嶺南郡牧用人須,陶景行用羊須。”
可見,人的頭髮和鬍鬚都是可以用來作為毛筆芯的。
方唐鏡壓低聲音道:“筆尖實乃毛髮也,用頂上青絲制筆即可!”
說完之後,方唐鏡便不再作聲,生恐被巡邏的軍士聽到異響,秀才遇到兵那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