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一通鼓聲傳出,滿大街的人都靜了下來,萬眾矚目地盯著禮部方向。
“得得,得得”過了一會,遠處傳來了快馬的聲音,身後還有嗩吶和鞭炮聲緊隨其後。
“來了,來了……”有人疾呼。
所有人都不自覺地摒住了呼吸,瞪大著眼睛看向馬隊。
誰是第一名幸運兒?
金榜是按由低到高的名次填寫的,因此報喜的人也是從最末一名開始送喜報。
原本報喜隊是分成十數個小隊的,這一次不用如此奔波了,全都朝一個方向就對了。
會試錄取名額也是經過多次變更的。
洪武初,並無定規,二百人有之,三百人亦有之.
但後來出現南北舉子鬧事之後,便分了南北榜,取士大幅增加,最多者至四百二十二名的。
宣德,正統時還曾分為南,北,中三榜,取士最多時有至四百七十二名的。
直到成化初年,才開始定為三百人上下,不分南北榜。
一般是南人取十之六,北人取十之四。
本次會試欽定取士三百零六名。
雖然這第一名幸運兒是本屆最後一名,但能在兩京十三省芸芸眾生中掙得一個名額,當然是光宗耀祖,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大喜事!
馬蹄聲越來越近,人們已經能看到報喜人在馬上高高舉起的喜帖。
報喜帖也稱金花帖,乃是用上好紙張所制,上敷以金粉,綢緞為軸,貼以金花,喜氣且富貴,只限於會試和殿試取士專用。
所有人的眼珠子隨著金花帖起舞,恨不能金花貼上寫著的名字是自己啊!
快馬馳過人群,直奔街道中心的大舞臺。
後面報喜人隊伍嗩吶鑼鼓吹得震天響,鞭炮炸鳴,圍觀的百姓也是莫名喜感,齊聲高喊道:“中了,中了……”
實則是誰中了,大家都還一無所知,甚至連是哪個省的舉人中了也仍在未知之數。
報喜人來到舞臺前,滾鞍下馬,一溜小跑蹬上臺階,站到了舞臺中心。
面對萬眾矚目,這廝倒以為自己是主角一般,站在臺上昂首挺胸,就是不開口。
直到後面的報喜人隊伍齊集到臺下,這才深深地運了一口氣,大聲報了出來道:
“捷報廣西象郡老爺,張諱璨,高中辛丑科會試第三百零六名,金鑾殿面聖!”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