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正統的叔叔一方反倒成了弱勢。
叔叔自然是不忿,於是雙方開始擺事實講道理。
關外蠻族講道理當然是看誰的拳頭大誰便最有道理。
一場大理論下來,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便把難題甩給了大明朝廷。
朝廷習慣性地和稀泥,把建州左衛一分為二。
叔叔一股繼承了正統,仍稱建州左衛。
董山分得了建州右衛。
這便是建州右衛的由來。
玩陰的嚐到了甜頭之後,董山自然再接再厲。
日常最常用的就是假扮蒙元韃子劫掠大明邊境,令大明十分頭痛。
不過這種小打小鬧久了也沒甚意思,於是這廝又把目光盯到了朝鮮國,玩一把大的。
他暗地裡向朝鮮國假意臣服,獻上了貢表。
朝鮮國正為這傢伙天天犯邊頭痛,見這廝主動投降,也樂得借坡下驢,封他一個樞密使了事。
朝鮮國本意是給一個官讓他息事寧人,卻正中這廝下懷。
有了朝鮮國的官職之後,這廝便扯虎皮撐大旗,大量招募朝鮮邊境流民。
短時間裡,勢力便如同吹氣一般脹了起來。
不過,由於聲勢太大,反倒讓大明朝廷收到了風聲。
大明遣使詰問朝鮮和董山,朝鮮謝罪,收回官職。
但自以為羽翼已豐的董山已有自立之意。
他表面認罪迷惑朝廷,等天使走後的第五天,便立即在夜間偷襲朝鮮義州,擄掠大量牛馬人口。
物資充足,勢力急劇膨脹的董山認為自己有了坐大的資本,於是聯絡上建州女真最強悍的李滿柱部,同時進攻大明。
兩部合流,先攻下大明門戶鴉骰關,殺指揮使鄧佐,然後長驅直入連山關,取之。
兩部分兵掠開原和撫順,然後兵鋒直指鐵嶺、寧遠和廣寧一帶。
從這裡不難看出董山的企圖,欲一舉拿下寧鐵嶺三地。
雄關一下,便可坐擁有大片沃土和人口,儼然一國氣象。
不得不說,董山的規劃還是想當理想的。
他的後世子孫努爾哈赤就是按他這個規劃一步步建立後金的。
不過明庭並沒有慣著他,女真犯邊,朝廷震怒,成化三年,成化皇帝命名將趙輔率兵討伐,同時嚴令朝鮮出兵夾擊。
明朝雖經“土木堡之變”實力大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又是名將帶兵,野路子的董山和李滿柱終究敵不過明軍精銳,大敗虧輸,李滿柱和董山雙雙戰敗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