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生讀的《禮記》,乃是朱子注集的《朱子家禮》!
其於《朱子家書》中曾言,‘《儀禮》,禮之根本,而《禮記》乃其枝葉,尋根溯源為要。’
如‘為舜也父者,為舜也母者’……等,當錄而未錄者眾,實憾之。
故收之於《朱子家禮》中。”
這……
譁!彷彿按下了開關,被關著的聲音一下子就衝了出來,沸反盈天了。
想不到啊!想不到!
方唐鏡居然挖瞭如此一個大坑,把所有人都坑了進去!
太……陰險了,必須痛罵,然後……點贊!雙手雙腳點贊!
《朱子家禮》也是《禮記》的一種,也是明令規定的教科書之一。
只是《朱子家禮》實在太小眾了,它僅僅作為《禮記》的一種補充存在。
相當於輔導書的輔導書,當學者對《禮記》裡的疑難拿不準的時候,便可以用《朱子家禮》兩相對照。
因為太小眾,所以有的讀書人根本就不曾聽說過這本書的名字。
現在被方唐鏡陡然翻了出來,所有人才恍然,原來朱聖人還有這樣一本書存在。
不怪大家這麼想,提到朱子他老人家,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理所當然的就是《四書章句集註》,就是簡稱《四書集註》的教科書。
誰還有空去想什麼《朱子家禮》。
事實上,在《四書集註》的強烈光環下,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事實,朱子所注的所有經書,基本都是朝廷認可的科舉必修書。
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就欽定了科舉以朱熹所作的諸書“傳注為宗”,朱學遂成為鞏固大明王朝的精神支柱,朱子的著作便成了孔聖之學的不二正解。
只是因為《四書章句集註》對士子太過重要,大家忽略了他的其他著作而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又因為朱子有很多著作是直到他死也沒有完成的,所以又成了大家忽略的另一主因。
大明立國已一百二十多年,還有多少人還記得朱子除了《四書章句集註》之外的著作?
“朱子……家,家,那個禮!”李知府整個人說話都語無倫次起來。
期期艾艾了半天才說出幾個字,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
我……草啊!方唐鏡,你個該死的王八蛋,這就是你最擔心的事情?
恐怕你是擔心老夫不提問吧!
沒辦法,李知府根本沒看過《朱子家禮》。
就算方唐鏡是在詐他,他也無可奈何!
現在的問題就是,方唐鏡是不是在詐他?
李知府根本不敢求證!
他相信,《朱子家禮》這樣的書,松江府大大小小數十間書肆總會找得到一本。
可他敢讓人去找麼?
派人去找,豈非向全天下表明,自己根本就沒讀過《朱子家禮》?
這讓一個自詡知識淵博的,進士出身的,高居四品官職的,前程遠大的…知府情何以堪?
這不是一般的書,乃是朝廷欽定的科舉必修書啊!
自己居然沒有拜讀過!那麼,你這個進士出身是怎麼得來的?
可若不去求證,豈不是讓方唐鏡輕輕巧巧就過了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