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章 徐珣歸心

大夥早就猜測到這人就是那位出了名的敗家王徐珣。

此人不善營生,生生從萬貫家財的大財主折騰成了現在這副討飯佬的造型。

完全就不能讓眾人有半點信服感。

想不明白方唐鏡的自信究竟從何而來。

只有方唐鏡自己明白,自己可能是揀到寶了。

如果要評選大明十大自然科學家,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將徐光啟排在榜首。

徐光啟一身兼通中西之學,諸多建樹,乃是明代乃至當時整個東方的科學巨匠。

天文方面有《崇禎曆書》,不同於以往的中國傳統曆書,乃是結合了西方天方學知識的一本巨著。

數學方面有《勾股義》《測量異同》兩本書,最重要的是,他翻譯了西方最經典的幾何巨著《幾何原理》,改變了中國數學發展的方向,是中國數學史上一件跨世紀的大事。

可惜直到他逝去的四百多年,清朝滅亡之後,這本書才成為中國各大院校的必修科目。

軍事方面有《火攻要略》《制火藥法》等十餘部練火器兵的條例,尤其重視火炮。

“一炮糜爛十里”的紅夷大炮就是他仿製出來的,後來據說袁崇煥一炮取了努爾哈赤的性命。

農學方面有《農政全書》《甘薯疏》《農遺雜疏》《泰西水法》,是第一個引種和提出推廣紅薯的人,農政全書裡就記載著改良後的“水力大紡車”。

這樣一位首屈一指的大科學家,能不讓人放心?

而且細推起來,一個人的愛好和本事總不會憑空出現的吧?

那麼,其家學淵源和傳承想必給他的影響都是極深遠的。

而反推上去,徐珣就是徐光啟的曾祖父,這才是方唐鏡的底氣。

當然,不是說曾孫厲害曾祖就厲害的,如果這樣,那就是笑話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方唐鏡的信心是從徐光啟的家世反推得出來的。

據史書記載,徐家祖籍中州,從高祖徐竹軒一代才遷居到松江府。

徐竹軒執家有道,經營得家族頗為興旺,是附近一帶有名的鄉紳。

一個外來戶不但能很快在新的地方站穩腳跟,且躋身入鄉紳之列,可見相當不簡單。

但是到了曾祖徐珣一代就開始家道中落,靠務農為生。

直到祖父徐緒棄農經商,家道才又開始漸漸恢復……

那麼徐珣是怎麼家道中落的?史書沒有說,方唐鏡當時也只是一看而過,並沒有在意。

直到這次從眾鄉紳口裡得知,徐珣的敗家曾然是因為折騰“水力大紡車”才導致的衰敗,方唐鏡腦子裡瞬間就將徐家所有的資料和水力大紡車聯絡了起來。

既然在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裡仍然有關於“水力大紡車”的記載,那麼起碼這門技藝是沒有失傳的。

也間接的說明,徐光啟在農科這一支上,對於科技的追求是從徐珣這一代就有的.

有這樣的傳統,徐珣在歷史上能不能成功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有自己這個多出五百年知識的人,站在五百年知識的高度審視這架“水力大紡車”,加上一個肯全心身投入的實幹者,沒理由是不成功的。

所以方唐鏡可以放心大膽的將製造水力大紡車的事交給徐珣.

術業有專精,好之不如樂之,方唐鏡對於這個將身家都能義無反顧投入到研究中的徐珣十分看好,不瘋魔不成活,古今成名的科學家哪個不具備這種屬性?

現在的徐珣正處於天賦覺醒期,只要有足夠的資源和正確的引導方向,相信成果會如同開了掛一般源源不斷的產出。

更何況還有自己這個作弊一般的存在,真到了過不去的地方自己也一定能找出問題。

斷掉的科技樹分枝能重新接上,方唐鏡隱隱有了一種抓住了命運尾巴的感覺。

在這個時空裡,資本主義,工業革命這些很可能就要從東方這片古老的土地崛起,再沒有大不列癲子們什麼事了。

“諸位叔伯們,小侄感覺肚子好餓了,是不是該整點什麼好吃的慶祝慶祝?”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