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如此,已由不得商人們了,既然不能對抗規則,那麼就只有融入規則,這樣才能最大化的利用規則為自己牟利。
相信凡是思維能力在水準平均線的商人都會這麼想。
因此這“救災扶貧基金會”的理事位置爭奪,空前激烈。
按照方唐鏡定下的章程,理事會的名譽理事是十年一換制,常務理事職務則是三年一任。
名譽理事卸任後必須由鄉賢祠有名的鄉賢才能頂上,否則寧缺毋濫。
常務理事則是由各行業按比例自由推舉,共有十五名,鑑於目前只有牙行,生絲,糧食三大行業,因而按比例分配,便是牙行四名,生絲布匹業五名,糧業六名的名額分配。
既然是推舉,就不需要用銀子竟價名額,然而為了保證基金會的運作和各人的責任心,當選常務理事必須一次性存入三千兩銀子作為保證金。
若是之後因決策等其他事務造成失誤,便要從裡面扣除,當然,卸任之後便可退還。
自然,若是基金會盈利,也會提取出一成的收益獎勵辦事人員,另有兩成獎勵各理事。
方唐鏡深知,免費的東西只會讓人看輕,只有加入了自己的心血和投入,才會認真經營,不會有那種拿別人錢財揮霍的心態。
這又是一筆四萬五千兩的收益,今天的收益加起來,足有十八萬兩之多。
這是比方唐鏡的計劃還要超出近一倍的收益。足以讓他好好的綢繆一番,大幹一場。
就在大堂中各人拉幫結派相互遊說的時候,方唐鏡已經將老族長拉到了一邊。
老族長現在看方唐鏡,兩隻老眼都在發著金光,真是越看越愛煞到了心底,比自己的六個兒子加在一起都要有感。
別的不說,單單拿出兩千兩幫自己直接弄一個鄉賢的名額,圓了自己畢生之願,這份心意就比六個不孝兒子好得不止千百倍。
果然祖宗有德啊!
說來也是怪啊,之前只看這個侄兒讀書利害,人卻是有些木訥,少與人打交道。
想不到一次落井之後,整個人竟然就再次開竅,更上一層樓,連點石成金都會了,可不就是應了“大難不死,必有厚福”這話麼,可不就真真是祖宗有德,祖墳開始冒煙了麼?
老族長已經在計劃著回鄉之後如何大興土木,定要將祖宗祠堂和方唐鏡老爹的墳地重新修繕一新才是。
他知道,有了這個點石成金的大侄子,花山方氏一族這是要大興的節奏啊!
只不過,他雖然知道現在自己也算手握大權,卻是限於格局見識,並不知道如何才能將自己手裡的權利變現。
當然,他一下子花掉了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銀子,就算是方唐鏡事前已再三為他打氣,他心裡也是頗為忐忑的,若是這兩千兩都拿來買牛買母豬下崽,村裡的收入想必要翻上許多吧?
不過不要緊,這不是還有方唐鏡這個有大本事的大侄子麼?
老族長老臉放光,說話格外的親熱慈祥:“賢侄啊,你看咱們應該怎麼做才好?”
“小侄恭喜大伯,咱們村有了您老掌舵,大興指日可待。”方唐鏡先是恭維了老族伯一番,然後才說道:“大伯毋憂,小侄想過了,咱們村缺的是資金,人力卻是充足無比的。”
“所以小侄想,象六族兄這樣的人才,除了在家擺弄兩畝之外,就放空在家無力可使,實是天大的浪費。”
六族兄方唐秀自出生以來頭一次有人說他是人才,尤其是這個人還是“松江府第一秀才”,可能馬上就是“松江府第一師爺”的大人物!
頓時就覺得整個人都上頭得不行,太飄了,想謙虛兩句,可又怕萬一自己謙虛了,對方便把話收回去,哪自己該咋辦?
偏偏他老爹卻是又不把他當親兒子看,冷哼一聲道:“就他這個夯貨,蠢材還差不多,人才,呸!”
就在他糾結得不行的時候,便又聽方唐鏡再度提到自己:
“便以您大伯您的名義為保,由六族兄主持,咱們方家村男丁為成員,成立咱們的‘花山船執行’,專門承運由湖廣購置到本縣的糧食如何?”
這個主意一出,不論是老族長還是六族兄頓時就眼前一亮,覺得簡直就是為自己量身定製一般,不由得沒口子的贊好。
當真再好沒有了,花山方家村前村後各有一大一小兩條河流,周邊都是阡陌交通的水網,村裡娃未學會跑便先會游泳的佔了多數。
除了方唐鏡這個從小讀書讀傻了的旱鴨子是個異類之外,村裡人人都是撐船弄潮的好手,便是大姑娘小媳婦,都是能撐船打漁的。
不客氣的說,就算是梁山好漢浪裡白條來這裡單挑,有信心壓他一頭的也大有人在。
“敢情太好了啊,咱村裡五十六條船組織起來,一次也能運好幾千斤糧。”方老六一臉的眉飛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