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救災扶貧基金會”?想必是衙門裡專門成立的救災機構,倒也算是專職對口。
敗家玩意,聽到家家都分到房子,眾人心裡莫不默默暗罵了江泉知縣一句。
有些誇張了,且還是磚房,實在有些奢侈。
要知道,能有泥磚房,茅草房頂在現在的農村,都算是中上戶的標配。
這江泉縣倒好,這些赤貧戶一夜之間從赤貧過渡到大戶人家的待遇等級了。
都是銀子太多,這才能做這樣的面子工程,上哪說理去?
“縣裡為了給俺們找出路,就建起了磚瓦廠,採石場。
俺家裡地少,又被大水淹了,大老爺就給俺指定了一份磚廠的活計。
其他人也大多安排有建房搬石頭搬磚,修路搭橋的活計。
讓俺們受災的壯勞力都能有工做。
一個月一兩八錢銀子,能養活家裡人,隔三岔五的還能沾點肉。”
讓災民都有活計,這就讓人不得不點讚了。
朝廷多少年救災,大多是把人集中在郊外,搭建棚戶,每天管兩頓半乾的稀飯。
讓流民災民餓不死,也沒多餘的力氣生事。就是要預防青壯鬧事。
當然,也有僱了去做長短工的。
但象江泉縣這樣,每個青壯都安排有活計做的,根本不可能。
很簡單,社會容納不了,根本沒這麼多職位需求啊。
可江泉縣不一樣,自己建磚廠,搞建築,修路搭橋,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青壯全吸收掉了。
若是攤子鋪得大些的,怕是人力還不夠!
說來說去,不是江泉縣令太能幹,而是有錢好辦事。
誰讓江泉縣“樂捐”到了十多萬兩銀子呢,錢多任性唄!
再一想,這個……算不算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
“俺娘年歲大了,做不了重活,就安排俺娘跟其他家的老人一起做些清潔小區的活。
一個月也能拿到八錢銀子。
年輕些的婦人們就安排紡絲,紡棉。手藝好的,一月就能拿二兩銀子,比男人還能幹。
咱們縣現在是男男女女都有活幹。”
這……,這就有些濫好人的,人人有活幹,都是錢多燒的!
不過話說回來,有錢還真是好辦事啊,愛咋的折騰就咋的折騰。
“俺弟弟妹妹一個十二,一個十三,都到了可以幹活的年紀,可大老爺明令不讓幹活……”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