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咱們花山運輸行既然掛的是花山鄉的牌子,自然是希望全鄉的鄉親都能受益的,因此這第一步就是要擴大運輸規模,初步估算,第一期擴大規模至少要有十五艘糧船才能勉強夠咱們將全縣所需要的糧食運輸。第二期就是要擴大到三十艘……”
什麼?第一期就是現在的三倍規模,以後是六倍規模,還有第三期……
五艘一次就能賺三千四百五十兩,平均一艘近七百兩,如果是十五艘,這一次就是一萬多,一年不算多,就按五趟來算,足足五萬兩……
天啊!這還讓人怎麼活!光想想就讓人快要活不下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人總是有些仇富的,即便是富人也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富,尤其是前一刻這個人還是拍馬趕不上自己,轉眼就騎在自己頭上,心裡落差太大了。
所有人都驚得呆了,人家方大師爺就是做大事的人,五萬兩銀子的大生意在人家眼裡還只是什麼第一期,那第二期,第三期什麼的得是多少才是個頭?
“所以呢,以我一村之力,格局實在太小,運輸行改制勢在必行。”
方唐鏡說到這裡,有些口渴,剛想伸手取茶,身邊人頓時一窩蜂地斟茶捏背捶腿,生怕他老人家身體有半點不適。
呡了兩口清茶潤喉,方唐鏡接著說道:
“就改為股份制吧,先期募股一百股,每股作價五百兩,總計應該得銀五萬兩,其中一萬五千兩銀子作為方家村原始股的份額,其餘三萬五千兩作為採購船隻和購糧進貨的本錢。至於二期三期的擴股,要先看看經營狀況才好規劃。”
嘶,眾鄉紳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個……有點黑!
倒不是心痛五萬兩銀子,三十多鄉紳,怎麼的也能湊夠這筆錢,關鍵是值不值。
若是大家入了股,方家村相當於直接就賺了一萬五千兩銀子,除去借貸買船的五千兩,純賺一萬兩。
這方大師爺做生意的手腕果然是與傳言中的一樣,大手筆。
鄉紳們也顧不得矜持,有人當場就取出了算盤,噼噼啪啪地運指如飛。
不過這筆帳認真一算,還真是不虧。
三萬五千兩銀子全都是落到了實處,折成了糧船和成本,還是實打實的底子。
而且五萬兩的投入,只要執行得當,最保守估計,只要貨物對口,跑上六趟就能賺回成本,若是算上實物成本,實際上只要賺回那一萬五就算回本,跑兩趟就夠了。
更何況,如此一筆長遠的大生意,出讓費一萬兩也不算什麼。
眾鄉紳們聚在一起,越算越是心花怒放,簡直就是停不下來。
片刻間已算到了三年後的利潤去了,更有人算起了方唐鏡所說的那什麼二期三期的遠景。
所有人眼裡都彷彿有一座白花花的銀山在不遠處招手。
他們絕對沒有想到,方唐鏡竟是真的讓出了核心利益給大夥共享。
不能再算了,終於,牛員外最先反應過來。
前景太好,萬一方唐鏡反悔了臨時加價怎麼辦?不能再算了啊!
眾鄉紳大汗淋漓,如同洗了一個熱水澡一般,興奮啊,多少年了,除了洞房花燭夜那會,好象多少年了都沒出過這麼多汗了吧?
老族長和村民們的反應就比眾鄉紳慢了一大拍。
並不是他們的反射弦太長,而是文化底子比之眾鄉紳差了許多。
算了半天之後終於有少數人算明白過來,於是歡呼聲先是稀稀拉拉,然後就越來越激烈,最後轟然雷動了。
老族長眼眶又潮溼了,自己今天怎麼跟個娘們似的,也太不經事了,這以後還怎麼領著大夥大興方家,不行了,我得堅強,幸福的眼淚怎麼止都止不住,讓眼淚飛一會先。
所有人看方唐鏡的眼神就象是在看神仙,會點石成金術的神仙。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