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3章 依依惜別

“咱家雖然不能帶回‘人生若只如初見’,卻也不虛此行,小方秀才這首《贈周縣令》,加之之前的數首詩詞,皆是膾炙人口,也足以讓皇爺眼前一亮。”

畢公公與方唐鏡殷勤而語,頗有些遺憾。

頒旨的事情已經過去五天,周同知已正式代行松江府知府事,正開始按照方唐鏡的《松江富民策》認真規劃各項經濟事宜,忙得不可開交,因此這恭送欽差的事情便只能交由當了甩手掌櫃的方唐鏡。

隨同欽差一起赴京述職業的還有原松江知府李之榮,看似前途不妙,不過前李知府很鎮定,臨走前還跟本府一眾鄉紳耆老唱和,賺了一把萬民傘。

他當然不必擔心,方唐鏡已明言他另有重任,進京走一個過場便可到任。

而另一位焦如水則是被錦衣衛押送著隨欽差一起回京的。

作為火燒縣衙的主謀,他就是有九顆腦袋都不夠砍的,一線生機就在於他背後的勢力會怎樣搭救他。

至於那些具體執行火燒縣衙的犯官呂縣丞幾人,同樣也在錦衣衛的押送之下開始了一趟進京之旅,焦如水或許還有一線生機,這些人則是十死無生的命。

此時方唐鏡正與畢公公依依惜別,聽到畢公公頗為遺憾的話,不由笑著回道:

“公公放心,在下一旦補全‘人生若只如初見’,必然只交給公公,由公公轉呈皇上,絕不食言。只是不知,在下如何才能聯絡上公公?”

這看似是打包票,實則是又撈了一張護身符,一旦有事,與這首詩一起遞進去,畢公公豈會不領會其中意思?

畢公公大喜,他最是清楚此詩對皇上和萬娘娘的重要性,可以說是一段最美感情的最美註釋。人生只有一次初見,這才是最讓人刻骨銘心的啊!

此次下江南的可不只是他畢公公,最大的大頭是西廠的汪公公,此人才是身負聖意而來,而且以此人之滔天權勢,畢公公根本沒有半點爭鋒之意。

開什麼玩笑,大傢俬下里都說這天下除了皇上,萬娘娘能管得住他,也只有懷恩公公還算半個能管得住汪直的人,除此之外,無人可制,無人敢制。

所以此詩最後落到汪直手裡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畢公公早就想通了。

此時聽到方唐鏡信誓旦旦的拍著胸脯,自然是感動的,想了想,取下自己的一枚玉佩放到方唐鏡手裡道:

“他們文官有名刺,咱們內官就不玩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咱們講究個實在,這便是咱家的名刺,你持此玉佩,不論東西廠均會第一時間呈進內書房,直達咱家手裡。”

上好的羊脂玉,入手溫潤,正面雕刻著一隻仙鶴,背面只簡單地刻了兩個字,“內”,“畢”。

今上崇道,信羽化昇天,有頭臉的太監常自比隨聖昇天的仙鶴。

內字當然是指內書房,畢則是畢公公的姓。

方唐鏡鄭重地將玉佩放入懷中,這可是一道上好的護身符。

兩人又說了好一會話,才各自道了珍重,畢公公啟程回京。

“山高路遠,畢公公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直看到畢公公的車駕變成了一個模糊的小黑點,方唐鏡才唏噓惆悵地上馬回衙。

就在方唐鏡走後不久,一騎快馬趕上畢公公的車隊,徑直上了畢公公的馬車。

“稟乾爹,方唐鏡直到公公的車隊看不見了才回的府衙。”報信的人跪稟,聲音尖細,也是一名太監。

“其間他做了什麼,又說了什麼?”畢公公追問。

“方唐鏡沒做什麼,一直站在那裡,臨回之時說了一句‘山高路遠,畢公公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

畢公公沉默了一會,才道:

“這方唐鏡倒是個真性情之人,小李子,依你看,此人可值得交往。”

畢公公所說的交往,當然是指進一步的交往。

“乾爹,兒子不太明白,這方唐鏡不過一介秀才,即便以後能考中舉人,進士,距離大用也還遠得很呢,乾爹何必自降身價,折節下交?”

“自降身價,折節下交?”畢公公失笑,自語道:“有些人你現在看不起,他日你卻未必能高攀得上。咱家只是未雨綢繆,不圖萬世者不足以圖一時啊!”

“可是兒子聽說,這姓周權知和方唐鏡可都是惡了梁公公的,值不值得?”那人又小心翼翼的問道。

能令他如此小心不敢直呼其名的,自然是皇帝的親信大太監梁芳公公,畢公公也不敢招惹的人物。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