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7章 四部聯名

拆卷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是從名次最末的折起。

第一名,倒數的。是常州府的名士,舒慶春。

“是舒大才子啊,倒也算他幸運,趕上了最末一位。”

舉人排名前後沒有多大實際好處,但是名聲還是關乎臉面的。

尤其是中瞭解元的,名氣之大,比一般進士都高。

四大科考強省的解元,含金量之高,幾乎就預示著穩穩的翰林儲相。

倒數第二名,是鎮江府人氏,蘇士英。

倒數第三名,鳳陽府人氏,駱學庸。

倒數第四名,蘇州府人氏……

隨著一個個名字的顯現,眾人議論紛紛。

都在猜測各州府會中多少人,會中什麼人。

會不會有自己教過的學生。

當然,猜得最多的當然是本次科舉的魁首。

魁首又稱解元,是鄉試第一名,這個稱呼沿自唐朝。

唐制,舉進士者均由地方解送進京,後世相沿,以此得名。

解元乃是關注度最高的人選,沒有之一。

原因也很簡單,百多年來,四大科舉強省的解元都是牛人。

一百名解元裡至少有九十八名是必中進士的,且名次都不會低。

看看現在朝廷裡的大佬們,有四成以上是四大科舉強省的人。

“愚以為,解元者非蘇州大才子張子厚莫屬,此子天縱之資,文采飛揚……”

“非也,竊以為解元者當為國子監王德輝也,此子生性聰敏,剛會說話其父便教其讀詩,經耳便能隨口吟誦,天生便有過目不忘之異稟……”

不得不說,這人的相人之術還是蠻高的,王德輝便是王華,乃是下一屆的狀元。

“然而不然,老夫卻是看好江南狂生王元,那可是有真材實學的,曾遊歷天下,又在邊關呆過兩年,你們想想那天那份‘靖倭策’,十有八九便是出於此子之手……”

“你們都錯了,本山人認定,此次的解元非那老成持重,大器晚成的老考生曾彥莫屬也,也只有他這樣多年積澱,對各地全面瞭解,本身為人又豁達之人,才能寫出令人信服震撼的真知灼見啊……”

如果方唐鏡在這裡,必然也要為這些鴻儒的相人之術歎服,按照原先的歷史程序,這位大器晚成的曾彥正是明年的狀元。

這話很有道理的樣子,眾人無不點頭。

便是主持拆名的正副考官也是點頭不已。

和他們想的大致相同,在他們的想法裡,解元也就出在曾彥和王元王華三人之中。

可見英雄所見略同也。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