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3章 解元出爐

比如勸學詩,這些老鴻儒教也多有鐫刻在學堂警醒學子的。

但所有人仍是想不通,過不了心裡那道坎。

諸同考官張口欲言,嘴唇上下開合了半天,卻硬是半個字都說不出。

不說別的,光是那篇“靖倭策”就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所有人的心頭。

所有人都看向了主考官,看他如何處置。

“吾若早知是此子,就不錄了。”朱主考官嘆了一口氣,神情頗為複雜。

“為何?此子非其才乎?”葉副主考官問道。

“非也,此子的確是一大……天,不,妖才,我們圈中也沒有問題。”朱主考官捋著稀疏的三縷鬍鬚,嘆息道:

“然則,我覺的最好是讓他遲三年中舉,年方十七,就如此,如此……名聲複雜,吾恐其因而生驕也。遲三年中舉,人也會更加練達,對他今後的發展也好。”

朱主考官當然非常欣賞方唐鏡的文采風流,也從心眼裡認為他是國家棟梁,但卻擔心他年少驕狂,走錯了路,生生把自己給毀了。

葉副主考官想起了在北京城時的“關照”,也是頭大,搖了搖頭道:

“‘靖倭策’已上達天聽,事不可移也。”

“正因如此,吾才深覺遺憾。近思賢弟,可記得史上有一人,功績等身,誹滿天下,名聲之複雜,遠過此子之如今,且亦是十七歲中舉,之後一舉及第的?”朱考官看著葉副主考官問道。

朱主考官思索片刻之後倒吸了一口冷氣,回道:

“兄長說的可是那位權傾天下的王安石王荊公。”

“正是此公。”朱考官一臉複雜的說道:“此公一生之行‘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豈非此子此時之先兆乎?”

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影響巨大,是非成敗至今仍是史學上爭論的一大熱點。

雖然大多是持負面評價,但持正面的卻也不在少數。

“兄長能肯定此子就成長到如此高度?”葉副主考不敢相信。

“想想北京城的那些謠傳,再想想南京城的謠傳,還有此子的‘靖倭策’,單單是指軍事麼?此子胸中所藏,愚兄竟是難從文章中窺其一斑。假以時日,其前途誰可限之?亦正因如此,吾才想挫其鋒芒,讓他知道為政不比做學問那麼簡單,讓他明白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朱主考一臉追悔的說道。

“但事已至此,不可易也。”朱考官不知說些什麼,只能實說道。

“吾知之,故憂嘆也!”朱主考長長嘆息。

所有人都是神情莫名,憋了一肚子的話要說。

可話到嘴邊,硬生生一個字沒法說,這上哪說理去?

這其中尤其以黃同考官心情最為為五味雜陳,無處話淒涼。

在他看來。

若論真才實學,方唐鏡當之無愧。

若論名聲輿情,方唐鏡也算……當之有愧。

可策論已直達天聽,這是即成的現實,無法更改,就算主考官也不能更改。

若是之前出現這樣的情況,同考官們據理力爭,還是可以調整名次的。

畢竟讓一名爭議極大的生員作解元,很難說士子們會有什麼反應。

可偏偏黃同考官之前用力過猛,逼主考官不得不請三部堂決斷。

這才有了文章八百里加急直送天子案頭的事情發生。

這也導致了現在他們完全就沒有調整的餘地。

黃同考官雙手擎天,直想自抽耳光。

作繭自縛。

天意乎!

……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