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邊畫紙江山靜,板上敲聲市井喧;夫子不求名與利,後世漫傳七二賢。
致公堂正中,供著孔子畫像。
下面坐著的是正房主考官,翰林院學士朱錦繡。
和後世沒什麼兩樣,考生大考完之後,各種荒唐減負。
但是考官們卻正是最忙碌的時候,秉燭夜審試卷,熬得兩眼通紅。
通常從審捲到定名是十天時間,但考慮到士子的心情,一般來說只會提前不會延後。
這一次特殊的南直隸鄉試,正副兩個主考官都是從北京翰林院專程調來主持的。
正副主考官是翰林院學士朱錦繡、葉兼明,兩位翰林大學士都是北地人。
朱錦繡年紀稍長,葉兼明也都知天命了。
南直隸考場還有十位同考官,是皇上特旨,由從南直隸各府選出來的博碩鴻儒擔任。
方唐鏡等眾考生的命運便掌控在這兩位主考及十位各房考官手中。
朱錦繡端起一盞剛沏好的龍井茶,呷了一口。
作為河南人,朱錦繡卻最喜歡喝紹興的龍井茶,香醇厚重。
但現下喝茶卻是為了提神,這些天不到四更天就起床,實在是睏意重重。
喝幾口儼茶提神,整個人精神了一些,他一會要巡視各房。
他也生怕在那些老鴻儒面前有任何失儀,他可是代表了翰林院的臉面。
點了三支香焚上,對著孔聖像參拜下去。
行完禮,朱錦繡卻並沒有馬上巡視。
江南各府,自然是南京城和蘇松杭四州的讀書人最多,但不能五十個試額都取給這四府,這其中的分寸必須把握好。
今年乃多事之秋,先是大災,後是科舉舞弊,接著就是貢銀劫案,所以這次鄉試是斷斷不能再出錯什麼問題,而且要辦成一個皆大歡喜,各個府都可雨露均霑的大喜事才成!
既要平衡各地,又要選拔出真才實學的人才,還需照顧上面點名的……
裡裡外外,著實不易。
朱錦繡正在細想之際,副主考葉兼明進來道:
“省吾兄,差不多了,咱們是不是該開始巡房了?”
朱錦繡字省吾,他點點頭道:“按規矩來,讓差役們再檢查一遍貢院前前後後,確保內外隔絕,任何人不得違禁!”
朱錦繡吩咐下去,在旁的吏員,衙役都是領命執行,各行其命。
致公堂裡就剩朱錦繡與葉兼明二人。
兩人喝著茶,沒有說話。
鄉試之後,取中五十名舉人都會拜兩人為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