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個時辰很快就消逝而過,新一天的早朝來臨。
所有人都卯足了勁在深呼吸,是非成敗,便看今日的龍爭虎鬥了。
倒東廠一派自然是以都察院王越和兵部侍郎馬文升為首。
一眾清流現在都聚集在兩人身邊,神情凝重,大家都知道了李孜省欲保東廠之事。
但清流們是不懼的,為了取締東廠,大家可並不僅僅是準備集體發聲,充分發揮人多力量大的優勢這麼簡單。
而且為了達成這個宏偉的目標,清流們不惜放下身段,採取了與濁流們合流的策略。
濁流自然是以萬安萬首輔為首,因為萬首輔被東廠痛毆的緣故,這個場子不能不找回來。
否則堂堂首輔難道就被白打了麼?今後還如何號令百官,丟不起這個人。
因而濁流清流兩派人也不象往日一般涇渭分明,反倒是也頗有一些交流。
保東廠一派天然便是以李孜省為首。
這一派人中,主力自然是比較得聖眷的“傳奉官”們。
當然,他們也並不是孤家寡人,也是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的。
首先是太監集團,此處指司禮監,就是是持支援李孜省態度的。
尚銘和東廠對他們來說,自然有兔死狐悲之感,更重要的是他們乃是皇家一邊,天然與皇帝一條心,皇權被削弱,最直接就是他們的權力被削弱,此不可退也!
而武官系與太監繫的關係就不必多說了,監軍與武官的關係若是不和,被貶的大多是武官,因而勳貴集團自然要在政治上與太監集團保持一致。
如此一來,李孜省身後的勢力就完全不弱於文官集團。
與以往午門時的喧囂不同,今日百官來到午門,十分自覺地站好隊,攻防兩派人物與自己集團中志同道合的人抱團在一起。
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火藥味。
很快,卯時到。
三聲鞭響過後,群臣朝拜萬歲,然後便進入了議事環節。
所有人都看向了王越。
“臣有本奏。”王越不負眾望,穩穩地站了出來。
眾人深吸了一口氣,來了!
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
李孜省一圈的人自然是打了雞血一般,早就制定了種種對付王越這些清流的辦法,只要他開始奏請裁撤東廠,便會面臨鋪天蓋地的唇槍舌箭。
而清流們自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有著種種預案,誰都知道,今天的朝堂就是一個戰場!
雙方都是勢在必得,氣勢洶洶,山雨欲來風滿樓。
即便是成化皇帝本人也是有些忐忑的,一方面東廠已成毒瘤,他豈能不知,但東廠乃是皇權象徵,即便是要裁撤,也應由他本人主動而不是被百官逼宮。
現在這個樣子,幾乎就成了“清君側”,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是兩個不同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