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眾人對方唐鏡有著迷一般的崇拜,也是受不了這衝擊。
“賢侄,你,你慢點說,我,我胸口堵得慌……”
“唐鏡侄兒,老朽也感覺一口氣喘不上來,要歇歇。”
“唐鏡老侄啊,老夫心跳得厲害,要吃一粒天王救心丸先,你且稍待。”
方唐鏡微微一笑道:“諸位叔伯是否以為侄兒太過好大喜功,這目標實現不了?”
眾人沒有說話,怎麼能反對這個天才侄兒呢?
現場一片咳嗽聲。
“諸位叔伯請看,小侄給咱們村設立的第一個盈利點,乃是這個建築,我將之稱為‘貨物集散地’。
這個詞很好理解,就是貨物進出的地方。
咱們每一次運貨,都必須帶不少的貨物,總不能每一次都派人四鄉去採購,這樣既費時也費力,事情還不一定能辦好。
最重要的是,這是咱們有求於人,價格方面就很難談得下來。
所以咱們必須改變供貨的規則。”
方唐鏡說了一大通,眾人云裡霧裡,蒙圈啊!
自古以來,要買東西不都是巴巴的湊上前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嗎?
怎麼改變?你說改變就改變?那些奸商可不象咱們這麼好說話。
“商人逐利,這個規則其實很容易改變。
咱們只需要每次進貨前,把需要把要進的貨物告知全縣商家便可。
當然,這得透過基金會廣而告之,只有他們現在才有這個渠道和影響力。
當通告發下去的時候,大家想想,那些大小商賈們,會不會巴巴的自己找上門來?”
“就這麼簡單?”老族長雙目圓睜,失聲問了出來。
供求關係從來都是商品少的時候消費者求著供應者,而供應者則要設定各種門檻,限量供應。
而商品多的時候,就是供應者反過來求著消費者了,各種促銷讓利連哄帶騙。
淳樸的村民從來都是弱勢群體,何曾想過消費者才是真正的上帝?
所以方唐鏡說出來的理論簡直就是顛倒了他們正常的消費觀。
“打個簡單的比方吧,一頭兩百斤的肥豬,平常張屠夫上門收購是三兩銀子,若你老聽說王屠夫那廝收的價格是三兩七錢銀子,縱然遠了點,你會不會送上門去?”方唐鏡微笑反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還用問嗎?必須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