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話已是有要將事情鬧大的成份,反正已經撕破了臉,不如索性就上升成文武矛盾。
如果僅僅是他跟劉指揮兩人的矛盾,狗咬狗很難佔什麼便宜。
但若是上升到文武之爭,那他李士實鐵定大點便宜。
文官對上武官,天生就有優越感,這是從漢高祖時期就傳下的習俗。
當年劉邦論功行賞,眾武官以為自己血戰而得天下,功勞居然不如張良蕭何之流動嘴皮子的,大是不服。
劉邦明確告訴眾人:“打獵大家都知道吧?追殺野獸的都是一群狗子。而發號施令佈置策略的才是人。現在你們這些武將的功勞就是狗子的幹活,所以是功狗。至於蕭何張良他們做的是人的幹活,所以是功人!你的,明白?”
現在你一個小小的指揮使膽敢挑戰這條鐵律,豈不可笑!
“姓李的,你道本指揮使不敢嗎?”劉指揮使端起茶杯慢悠悠的喝了一口,悠然說道:
“還是那句話,打完這狗東西咱倆再掰扯,知府大人在一旁作個見證,咱們就今天這事來一個三司會審,說不定到時候,你主動求著俺老劉打死這狗東西也不一定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謂三司會審,是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指揮使司同時派人會審案件。
現在劉指揮隸屬指揮使司,李知府隸屬布政使司,提學官隸屬按察使司,可不就是三司會審?
“好,好,好,好一個三司會審,我就等著看看你怎麼樣讓我打死我的師爺!”李士實氣極反笑。
李士實雖是面上看著氣極敗壞,實則心裡卻是暗舒了一口氣,他最怕的就是劉指揮這粗鄙武夫搶過主導權,就是為了蠻不講理地將事情定性,一旦判定,就是他也很難再翻過來。
可這劉指揮卻彷彿豬油蒙了心一般,要在廣庭大眾之下來一出什麼“三司會審”,這實在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般。
劉指揮一介武夫,怕是連《大明律》上面的字都認不了幾個,居然還敢學人玩審案,豈不是天大笑話。
以自己和手下師爺對《大明律》的熟悉,隨便找幾個法律法規就要讓這劉指揮下不了臺。
到那個時候,還不是由自己主導案件審訊?
姓劉的這叫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知府這邊卻是哼了一聲,不置可否,畢竟事不關已,先靜觀其變再說。
說實在話,這裡面最吃虧的就是李知府,他連最基本的情況都不瞭解。
只知道‘快哉風雅集’遭到亂黨分子的打砸掠搶。
而所謂的亂黨分子,他也只知道有方唐鏡這麼一號人,其他的一概不知。
他當然認識方唐鏡,本府最年輕的秀才,去年方唐鏡高中院試案首裡,作為院試提調官的李知府還親自接見過他,勉勵有加。
這麼一號人,若不是被面前這位李大宗師革去功名,前途必定是極好的。
這一點,已經從方唐鏡任江泉縣師爺之後,最近頻繁的大動作中得到了證明。
這樣的人,就算是自己的心腹呂縣丞將來做了縣令,自己也要讓他重用的。
雖說這裡面最大的功勞應該是周知縣,但作為周知縣唯一的師爺,方唐鏡出力獻策也應是不少的,這樣的人,即便是不能科舉,相比普通人,也還是很有前途的,怎的就成了亂黨?
他現在還不知道江泉縣六房已被方唐鏡一鍋端了,若是知道,他會更加吃驚!
李知府此時已經略過了方唐鏡,他還是很有政治嗅覺的,他已經敏銳地察舉到,那位坐在主位的年輕人應該才是此次事情的關鍵吧?
此時莫師爺已捱了二十大板,嗓子都快要喊啞了,劉指揮心曠神怡,李提學面沉如水。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