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我,就積極行動,如果不用,就藏起來,只有我與你才能這樣啊。”
老夫子看了題目之後,微微一笑,這題目,有點意思。
題目很平平無奇,看起來難度也不大,實際上,這卻是一道陷阱題。
先看破題:
“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蓋聖人之行藏正不易規,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
老夫子老臉笑成了一朵菊花,搖頭晃腦地道:
“妙哉,此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與爾。可謂是一劍封喉,正得我八股文章一摑一掌血之真意也。”
這就是題目的陷阱所在,明裡是要破“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實際上真正要破的題卻是“惟我與爾是有夫”這一句。
但是要破後一句卻必須先破前兩句,這類題目,往往是考官最愛截搭的型別,極是考校考生慧眼,十分陰險。
考場論高下,一篇文章的好壞高下,單單是破題就能佔了四成。
接下來只要不出什麼忌諱的文字,這篇文章妥妥就能入選了。
所以方唐鏡這兩句破題才能得到老夫子的高度評價。
當然,接下來的內容也是不能忽略的:
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只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窮於其際者,往往而鮮也。迨於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獨得而無與共,獨處而無與言。此意其託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看起來並無奇峰突起之勢,然而平淡之中卻帶著淡淡的殷殷相切之意,一時間如同高山流水,夫子竟一口氣將整篇文章讀完。
掩卷,然後閉目片刻,開卷,又從頭到尾再看了一遍。
長長地吐了一口氣,老夫子才說道:“如此文章,你在鄉試之時必不可寫必不可寫!”
連說了兩句“必不可寫”。
方唐鏡一驚,莫非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這可是自己精心挑了半天才選出來的。
方唐鏡忙問道:“為何?”
“老夫讀書數十年,如此文章,連老夫都要細讀兩遍才能理解其中精義,若是鄉試之時,考官學問稍一不如,又或倦怠,或粗疏,且遺珠必成定局也!”
呼!方唐鏡長長舒了一口氣,原來是裝斃用邊過猛,難怪老夫子有此擔心。
不得不說,齊老夫子眼光十分毒辣,這篇文章方唐鏡選的是清初八股名家韓菼的文章。
此人是康熙十二年的會元,狀元。
一手八股文章端的是妙筆生花,皇帝曾發上諭嘉獎雲:
“……所撰制義,清雅真正,開風氣之先,為藝林楷則。”
但他在鄉試的時候,文章就真真的被刷了下來,寶珠蒙塵。
也是天命不絕,當時的主考官徐乾學檢查遺卷的時候才發現了他的文章,連讀三遍,越看越覺得微言大義深不可測,頓時大為賞識,力排眾議才取中的他。
所以齊老夫子也是連看了兩遍,終於發出如此感慨。
不過方唐鏡是毫不擔心的,他只擔心自己的文章能不能達到這篇文章一半的高度。
狀元之材,自己若有一半的文采,中鄉試應該不難吧?
喜歡大明偽君子請大家收藏:()大明偽君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