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能混到這一步,也不是白混的,心思自然活絡,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強。
周疏寧自然也沒指望著區區一個尤將軍,便能讓皇後束手就擒,便道:“母後能為兒臣做主,兒臣自是感激不盡的。只是兒臣還有一事不明,尤將軍到底為何要對我弟弟用武?聽我那庶弟說,將軍是想搶他的鞋子?也不知我那庶弟的鞋子裡有什麼乾坤,值得尤將軍如此大動幹戈?”
皇帝也沉了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尤將軍跪在那裡不說話,皇後陪著笑臉道:“許是有什麼誤會也說不定?不如本宮便把尤將軍交給太子妃親自審,若是還不解氣,太子妃幹脆砍了他好了。”
話說的這麼狠,反而會讓人投鼠忌器。
她剛剛便說了,尤將軍是她的孃家人,若是周疏寧真砍了他,反而會落下小題大作的詬病。
甚至皇後娘娘都已經因為這件事而訓斥過他了,若他還要揪著不放,未免讓人覺得太子妃肚量狹小。
就在周疏寧左右為難時,鳴冤鼓的聲音自宮外咚咚咚的傳來。
鳴冤鼓設在大昭獄與皇宮交界之處,設定了散音機括,以保證敲鼓之人的訴求能直接上達天聽。
這個時候,會是誰在敲鳴冤鼓?
皇後顯然很想讓這件事不了了之,見有人敲鼓,便順勢道:“不知是何人訟冤?來人,快去看看。”
皇帝開口道:“不必了,直接傳擊鼓之人上殿,朕親自審問。”
鳴冤鼓一般是交由大昭獄審理,皇帝若是沒有公務,也可直接過問。
顯然皇帝今天很閑,不但過問了周疏寧的小事,還想親自審問擊鼓之人。
又轉頭對周疏寧道:“朕知道你委屈了,不如先將這位尤將軍羈押,待審問清楚緣由,朕自會給疏寧一個公正。”
周疏寧乖乖巧巧的點頭:“寧安謝皇上。”
皇帝慈藹的對他笑了笑,說道:“走吧!隨朕去看看,又有何人要訟冤。”
周疏寧跟隨皇帝去了河清殿,皇後不知是出於什麼心理,竟也跟了過去。
審理類似的案子,皇帝都會允許宮人旁聽,也是為了給大家長長見識。
前廷此時已經下朝,長孫清明正與眾要臣於議政司內商討一幹國務,主要是關於四國朝會之事,所以與會之人自然有吳典客。
此時眾人都聽到了鳴冤鼓聲,一群朝中重臣竟也彷彿好奇的貓頭鷹,全都齊齊的探出頭來瞧熱鬧。
長孫清明一見大家也沒心思議政了,便道:“走吧!咱們也去旁聽。”
眾人一聽,紛紛高興的收了書簡,尤其是吳典客,一把年紀八卦心還挺重。
誰料他一進殿,便瞧著跪在殿中的那人有些眼熟,開始以為認錯了,誰料對方一開嗓:“皇上,學生吳千雲,狀告巡防將軍尤千裡。”
吳典客:……等等,吃瓜吃到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