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他來說根本就不算一件事,但是當他試著帶入馬文昭的角度再去看這件事的時候,很快就明白了馬文昭這麼做的原因。
別說亂世了,就是在盛世,都有“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這種說法。
更別說現在這種亂世了。
他拒絕了金明達避禍的要求,導致了金明達被自己俘虜。金明達必然懷恨在心,一旦脫身,必然會前來報復。
就算打不過自己,可是收拾一個鄉紳土豪還是手到擒來的。
雖然金明達落在自己手裡,基本上不可能能回去了。
但是馬文昭卻不敢賭啊。
萬一自己動了惻隱之心,或者說看守不嚴,被金明達趁機逃脫,都極有可能會遭來官兵的報復。
金明達要報復他們馬家,根本不需要證據,只需要給他們按上一個勾結反賊的罪名就足夠了。
滅了他們馬家對於清兵來說根本沒有什麼不利的影響,反而好處多多。首先他們的家產能用來充公,他們的錢糧可以作為軍餉軍糧,他們家的男丁會被髮配充軍或者是充當徭役。他們家中的女眷則會淪為軍妓,遭受慘不忍睹的折磨……
滅了他們馬家,還能順便震懾一下其他的鄉紳土豪。
簡直一舉多得,而且不用擔心任何後果。
這樣的事情,山東巡撫方大猷也沒有不同意的理由。
甚至,鍾燁越想,越覺得如果金明達逃脫返回濟南的城的話,這種報復越有可能發生。
總結起來就是,金明達如果對付馬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這麼一來,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
但是如果馬家投靠了自己,那就等於將所有的短期風險都給消弭了。
首先,自己肯定不會放走金明達了。這是必然的。
其次,假設金明達僥倖逃走,再帶兵前來的話,這個鍋肯定得自己接著,輪不到馬家出頭。
最後,馬家主動投靠的話,自己為了安撫人心,也為了以後更容易地招攬其他鄉紳土豪,也不會盡數侵佔馬家的家產的,總要給馬家留下一些的。
如果他馬家不主動,那麼以後鍾燁心血來潮,沒事就派人去他馬家打秋風,他們給還是不給?
還不如直接認主,一次性給一個大紅包,既表達了誠意,還免去了以後的麻煩。
這些是好處,雖然看起來不少,但是最大的壞處就是沒有人知道他鐘燁以後能夠走到一個什麼地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旦他造反失敗,到時候跟著他的這些人都要被抄家滅族的。
這就是長期風險,也是最大的風險。
所以在承擔長期風險和短期風險之間,馬文昭選擇了承擔長期風險。
這麼一想,馬文昭這小子不僅不是個敗家子,其實還是個挺有頭腦的人。
那有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呢?
鍾燁替馬文昭想了想,好像是有。
那就是派人前往濟南府找到巡撫方大猷,直接將事情捅破,說自己不知道金明達是真的官軍將領,所以才釀成一場誤會,請巡撫大人高抬貴手,不要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