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章 遊說有方

首先,宋民是殺不完的,其次,他也不想殺這些宋國百姓了,因為,這些百姓,都即將會變成他的百姓啊!他為什麼要殺自己的子民呢?

就像王道一所說的,胸懷寬廣,民族融合,才能使他和他的子孫能夠長長久久的擁有這塊土地,否則,他蒙古國,便會是第二個獫狁,第二個匈奴,早晚有一天會被排斥出去。

這塊土地的軟化作用實在是太可怕了,想要不被排斥,就必須融合,必須接受漢文化。

王道一默默觀察忽必烈表情,見他凝目深思,知他已是從心底裡接受了她的諫言,她方才言談中故意在最後標榜抬高了一下忽必烈,為的就是進一步在情緒上激勵他一下。

如果忽必烈真能按照她的意見來實施,王道一不介意再多誇他幾句,畢竟,帝王有時是很愛虛榮的。

於是王道一攏袖長揖到底,又道:“樹欲靜而風不止,民欲安而宋君無德。今天下黎民,厭兵倦戰,久欲休息,望大汗早了戰事,一統天下。此等大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願大汗思之!”

忽必烈如今也就三十歲出頭,年輕帝王,聽到此話,更是意氣風發,他轉回身再次去看王道一,只覺這人一番話下來,竟讓他認識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真是不可思議。

忽必烈瞥眼見到金帳中央的金牌,想了想,道:“道一先生拿這金牌前來,就是為了對本汗謀劃將來嗎?”

王道一直起身道:“是。如若不拿這金牌,在下或許連大汗的面也見不到,如若不拿這金牌,大汗也不會一開始便壓下心緒,耐心來聽在下娓娓道來。”

忽必烈瞭然的點點頭,隨後,腦中靈光一閃,似乎是想到了什麼,終於反應過來了,便忽然沉聲道:“你一個宋人,無緣無故為何好心來替本汗出謀劃策?拿著祖父金牌,卻絲毫不為你宋國百姓謀求利益?你會安這麼好的心?哼,你說要本汗實施‘蒙漢融合,以漢治漢’之策,只怕也是為著你宋國百姓打算吧?”

王道一知道忽必烈早晚也會意識到這一層,但事到如今,她並不怕忽必烈會反悔,因為從根本上來說,她的進言無疑對蒙古非常有利,而且忽必烈也已認可了這份巨大的利益。

最終決定政治動向的因素永遠是利益,以及利益的平衡。

事實上,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王道一提出的政治觀點正迎合了元朝初期的政治需要。在多年的積貧積弱、戰火連綿之後,一個能夠讓黎民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的統治者才是百姓所歡迎的,而中原百姓擁戴的君王,才能坐穩中原的寶座。

於是她笑道:“在下這法子,於兩國、於大汗,都有不可取代的好處自不必說,如此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面,豈不皆大歡喜?”

最高明的戰勝,不是將對方打敗踩在腳底,而是將對方變成利益共同體。

忽必烈默默看她片刻,問道:“是不是早在來的時候,先生就有十足的把握說服本汗?”

王道一搖了搖頭,坦然道:“在下只有一點點把握,並不太多。”

忽必烈追問道:“那為何還來?”

王道一笑了,說道:“一個人若只肯做絕對有把握的事,那麼他將一事無成。”

忽必烈似乎對她這話饒有興趣,“哦?”

王道一道:“因為世上本就沒有絕對有把握的事。”

忽必烈道:“那先生就不怕遊說不成,在這兒丟了性命?”

王道一忽然頓了一下,才道:“在下當然會怕丟命。可是……以現下情勢,在下有把握要來,沒把握也要來,有些事本就是非做不可的。”

忽必烈看著她,也不知想到了什麼,盯了她良久後,才緩緩道:“先生之才,經天緯地,大略奇謀,古今未有其二了。”

王道一見他木然的表情,嘴上說一句“大汗謬贊”,心裡卻隱隱升起了一絲不祥的預感。

忽必烈性格頗似其祖父,想清楚的事情,說做就做,從不拖延。

他朝帳外喝令一聲,立即有將官進帳,忽必烈略一思索,命道:“傳令下去,拆掉襄陽城外所有火丨藥,並向襄陽守郭靖喊話,若無抵抗,本汗願饒過所有百姓性命!並保證蒙軍進城後,不屠城,不劫掠,不毀屋宇宗廟,城中百姓生活,一應照舊!”

那將官驚得簡直張大了嘴半天合不上,一時呆愣在原地,心道:“大汗莫不是瘋了才下這種令?”

忽必烈見他不動,拿起鞭子兜頭就是一抽,喝道:“本汗何時下過兩遍命令?還不快去!”

將官被抽醒了,確定面前下令的這位的確是他們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大汗,這才領命出帳。

忽必烈又召來蒙軍使者,叫他即刻出使宋國各大城池要塞,包括都城臨安,向全天下傳達他的旨意,其意思大致與剛才說相同。忽必烈承諾,除了宋國皇室和寧死抵抗之人外,放過所有百姓性命,不屠城,不燒殺劫掠,也不毀百姓良田房屋,只收編宋軍,清理朝廷,絕不打攪百姓小民的生活。

忽必烈的命令無疑在軍中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騷動,但忽必烈平日裡威壓在上,也無人敢忤逆,遂紛紛照辦。

王道一心裡徹底鬆下一口氣,向忽必烈又是一揖,說道:“大汗功德無量,必能成一代英主,傳揚千秋。”

忽必烈點點頭,道:“道一先生雄才大略,也必彪炳史冊。”說話間,腰裡的彎刀已經出鞘,只一瞬,便架到了王道一的脖子上!

作者有話要說:

四更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