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章 應召北上

在王道一的眼裡,她從來沒有將龍兒和書裡那個大名鼎鼎但又命途坎坷的小龍女聯系參照過,龍兒的人生從被她收養開始就註定與書中完全不同了。

現在,她是她的師父,她會教導她,扶持她,替她遮風擋雨,也會讓她擁有足以自保的能力。

她會帶她看看這個世界,她也會教她理智與成熟。

她有信心,幾十年後,龍兒會是整個江湖中最耀眼的存在。

但她卻不會像自己的師父王重陽那樣在龍兒身上再加諸什麼使命。她會給龍兒一個完全自由選擇的未來。

先師王重陽對她做的,她都是心甘情願,毫無怨言。但她身為龍兒的師父,絕不會是第二個王重陽。

龍兒是她的徒弟,亦是她的家人。

或許有些人生來就是天縱英才,麒麟之子,龍兒正是如此。

與別的小孩子不同,龍兒從小就顯得很安靜,她極少哭鬧,也不會過多的表達激烈的情緒。也不知她這樣的性格是基因裡就帶的還是耳濡目染下被王道一給傳染薰陶的。

但有一點不可否認且讓王道一驚訝的是,龍兒那近乎逆天的智商。

龍兒手裡抱著的那本比她小不了多少的線裝書是王道一剛收養她的時候就為她編的一本幼兒啟蒙書。自從半年前開始教龍兒,龍兒便愛不釋手。

王道一給這書起名叫《詩經花鳥魚蟲圖鑒》,顧名思義,這書裡都是一張一張的彩圖,畫的是詩經中的各種動植物的圖樣,每張畫都是王道一查資料考據過後親手一點一點畫出來的,用的是工筆畫的風格,極費心思。每張圖旁邊都附有這些花卉動物的名字,以及它們出現在《詩經》當中的相應章節。

說起王道一編寫這本書的動機,那還得從她自己身上說起。

她自幼得王重陽教導,用的啟蒙書便是《詩經》。《詩經》是自古而來各種典籍裡顯得最美麗溫情的一本了,用來做小孩子的啟蒙讀物,既拓展知識,又修養情操。

教材選的沒錯,可王重陽畢竟是個粗心的男人,教的時候,只是給她一首接一首的灌輸這些回複疊沓的詩句意思,有時候幹脆直接就讓她死記硬背,撂下一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便走了。也虧得王道一小時候心智不凡,才能受得住王重陽如此簡單粗暴的教學方式。

但她即使再心智不凡也不是無師自通的神童啊,尤其是《詩經》裡面有一大堆生僻詭異的動植物名稱都令她背書背的頭疼欲裂。

像什麼甘葛、卷耳、芣苡、樛木、桃夭、甘棠、採繁、螽斯、兔罝、青蠅、鶉、流離、鷮、蜾蠃……

這些奇奇怪怪的動植物都是什麼呀?長什麼樣子啊?

王道一是既頭疼又好奇。

那麼既然王重陽粗心,她也只得自己尋找答案了。於是她長大了一點之後,便翻閱了書閣中所有關於花鳥魚蟲的圖鑒典籍,甚至各類藥材典籍,才把《詩經》裡那一百種多種奇奇怪怪的動植物名字都搞清楚它們到底長成個什麼樣子。

於是在她剛收養龍兒的時候便想著要給她編這麼一本書,好叫以後龍兒再學《詩經》的時候能減少一些枯燥,讓龍兒的啟蒙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一點。

這書她整整編了一年方完成,準備等龍兒長大一點再給她當啟蒙教材用,不過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龍兒兩歲時竟然就能學懂了。

龍兒幾乎是有一種天生的過目不忘的本領,王道一指著書裡的圖畫一個一個給她教的時候,每次教上十來個,龍兒只要跟著念過一遍,便能記得清清楚楚的。等過一個月王道一回重陽宮再來抽查複習,她也從來不會出現忘記了或者想不起來的現象。

見過早慧的,但也沒見過這麼早慧的啊。

要不是龍兒是她親手喂大的,養大的,教大的,王道一都要懷疑她是不是神仙下凡了。

這會兒,眼見天色不早,王道一坐在樹下逗著龍兒說了一陣話,又拿起那本書給她教了十幾頁新的內容,便抱著她回屋吃飯了。

成吉思汗催得緊,王道一也不好多耽擱,次日一早,她便與漢官劉仲祿及使團一道啟程了。

使團向漠北行進,但見沿途十室九空,路上行人紛紛逃難,金宋兩國交戰,宋軍潰敗,百姓流離失所,餓殍千裡。

王道一一行走了幾日,越向北行,所見所聞越是瘡痍滿目。

國破山河在,一個民族的傷口在流血。

兵兇戰危,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可真是應了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王道一一路上都很沉默,她沉默的聽,沉默的看,她沉默的思考。她在想,見到成吉思汗,她該說些什麼呢?她又能說些什麼呢?而蓉兒,注意到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