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章 馬嫋村的光明

短短幾分鐘時間,三十多名家丁只剩下了不到二十人,方形隊伍的前方和兩側橫七豎八躺滿了喪命和受傷的家丁,傷者的哀嚎讓剩下的家丁喪失了繼續攻擊的勇氣,他們退到方陣十餘步之外,進退兩難。這些家丁平日裡欺負手無寸鐵的百姓是一把好手,但是碰到今天這種有組織的抵抗便無計可施。

夏天南感覺己方士氣正旺,而對方銳氣已失,於是發令,“齊步向前。”

青壯們按照訓練的方法,保持隊形的完整,緩慢向前推進。雖然按夏天南的眼光來看,這種移動讓隊形出現了明顯的前後脫節,不複靜止時的整齊,但是在對面的家丁們看來,這五十人整齊的移動,彷彿是一隻小型的訓練有素的軍隊,恐懼的情緒慢慢在剩餘的家丁們心中旋繞。

十幾步的距離很快拉近,看著刺死同伴的奪命長矛離自己越來越近,家丁中終於有人繃不住了,大叫一聲丟了武器轉頭就跑。一個人開了頭,餘下的人也紛紛大叫著逃命,留下一地的鐵棍和腰刀。

夏天南和林偉業張大了嘴巴,這就勝了?

夏林二人沒反應過來,傳說中的惡霸家丁貌似戰鬥力值不高啊!己方沒死一人,對方傷亡過半,而且潰逃了。青壯們尚未從戰鬥的緊張中恢複,仍然舉著長矛,站在原地。

看著最後一個逃走的家丁消失在村口,夏天南可以確定這場“馬嫋村保衛戰”大獲全勝,從敵人進村到逃走不足半個時辰。他回過身,驕傲地舉起右拳:“諸位,胡家的惡僕家丁,被我們打敗了,我們勝了!”

青壯們放鬆下來,紛紛舉槍高呼:“勝了,勝了!”

鹽場勞作的村民聽到訊息紛紛往村裡趕,本來一個個提心吊膽,胡老爺在馬嫋村作威作福多年,又給自己披上了一層官府的外衣,村民雖然下決心與胡家對抗,事到臨頭還是缺乏信心。不想回到村裡時,青壯們已經在打掃戰場了,看到一地的屍體,村民們彈冠相慶,從此不用怕胡家了,馬嫋村的光明終於到來了。

經此一戰,奠定了夏天南在村裡的地位,不管什麼事都是說一不二,人人都恭敬地稱呼夏老爺。夏老爺也志得意滿的宣佈了幾項決定:

一是全力開工曬鹽,同時招攬商人來買鹽,賣鹽所得收入除去繳納鹽課部分,剩下的六成歸夏林二人,刨去打點縣衙的開支,其餘按戶分給村民;二是五十名青壯脫産訓練,正式組建“馬嫋村鹽場護衛隊”,簡稱護衛隊,暫定每人每月補貼兩百文。

夏天南和林偉業現在只需指導護衛隊訓練,不需要親自參與了,新上任的兩個小隊隊正楊由基和黃漢生勁頭十足,帶領隊員訓練得熱火朝天。

鹽場方面,沒有了高利貸的壓力,又有賣鹽分紅的誘惑,村民的生産積極性空前高漲,很快鹽場就恢複了正常的生産,村長譚山也被派出去聯系鹽商了。

等抽出空隙,夏天南叫上譚二帶路,和林偉業來到鹽場檢視,畢竟這是二人第一桶金的核心所在,不關心不行。

二人跟隨譚二來到鹽場堤壩上,堤壩下是許多一大片模樣如同硯臺的石制曬鹽槽。這些鹽槽的擺放很是講究,看似毫無規律的堆疊在一起,實際上高低錯落有致,這為了充分利用陽光。鹽槽圍攏的中心是一片一片烏黑的鹽田。

譚二說,現在村裡總共有7000多個鹽槽,全部是祖輩開鑿打磨,一代代流傳下來。保持正常生産的話,鹽場每年産鹽大約二十五六萬斤,夏天南估算了下,合200多噸,用本時空的計算方法是兩千一百多石。

此時村民們正在鹽田中勞作。鹽田是一種泥質灘塗,他們稱之為“鹽泥”。

在旱季太陽光照射比較強的時候,每月兩次大潮海水將會淹過這片鹽泥,鹽泥有汲取海水中鹽份的功效,當海水退去時,將鹽泥用耙子耙松,再經太陽曬上幾日蒸發掉水份,這片鹽泥就含有相當高的鹽份了。再將含有鹽泥放進鹽池,完全是手工勞作:用木板耙將曬好的泥放入鹽池——所謂鹽池也就是在鹽田上開挖的一個2米寬、3米長、1米深的水池,下面墊著竹片和茅草,起到過濾作用——鹽泥進池後,鹽工需要腳踩踏實,再注入海水,過濾出來的水從鹽池旁邊預留的小口流入一側的鹵水池裡,便有了一池的鹵水。

鹵水的濃度怎麼判斷呢?村民會折下一種長在鹽田邊的植物黃魚茨的莖杆放進鹵水池,只有黃魚茨莖杆漂在水面才是真正的飽和鹽水,否則還要太陽反複暴曬才行。將鹵水挑到鹽槽上去,鹽槽是由火山石製成的,夏天南仔細看了看,石頭上有細細密密的小孔,也許起到透水的作用。太陽未起時候就將鹵水倒入鹽槽,暴曬一天後,到黃昏就可以用板刮鹽,收入竹筐了。

在最晴朗炎熱的季節,一個鹽槽加上兩三次的鹵水都可以蒸發幹。夏天南望著這七千多個鹽槽:就是用這樣最原始的勞作方式,這裡一年卻能生産200多噸的鹽,不禁要驚嘆古代人民無窮的智慧。

堤壩上有一個放工具的棚子,出於對古代鹽田工具的好奇,夏天南走進去看了看,裡面堆著許多工具,試了試那耙地的耙子,發現比現代的産品得要沉得多――古代缺少加工能力,只能用最笨重的方法來製造。炎炎的夏日拖著這樣重的工具在太陽下勞作,真的是件非常辛苦的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