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

房間裡一個年輕女子回答:“恐怕是那撥客人出價很高,讓媽媽你很為難吧?”

鴇母尷尬陪笑,沒有正面回答,算是預設。

過了一會,那女子說道:“總不能讓媽媽有銀子不賺,傳出去還說女兒不懂孝敬媽媽。只要他們答應我一個條件,我便過去。”

鴇母大喜:“行行行,你說什麼條件,我去跟客人說。”

“女兒外出遊歷歸來,憔悴不堪,不願此刻見客,若非要見,中間掛上一張珠簾,女兒便陪他們說說話,唱唱曲。”

樓上雅間。

夏天南等人坐在外間,一張珠簾懸掛在裡間的門口,擋住了女子的容貌,只能透過縫隙依稀看到她窈窕的身影。

看到她的身影,夏天南不由得回憶起昨日河上所見的女子,似乎兩者的身影有相似之處。很快他就搖搖頭,肯定是自己想多了,世上哪有如此湊巧之事。

裡面的董姑娘輕聲說道:“多日奔波勞累,容貌憔悴,只能以此法子見客,還請見諒。”

司馬德倒沒什麼,他擔心夏天南不高興。轉頭看了看夏天南的表情,似乎在思考什麼事情,沒有露出不悅的神色,便鬆了口氣,代為回答:“便依董姑娘。”

“多謝客人體諒,不如先給諸位彈唱一曲吧?”

董姑娘說的曲,是指崑曲。從元朝末年起,起源於蘇州崑山的崑曲開始在蘇州一帶流傳,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所以也叫崑山腔。崑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其流佈區域,開始只限於蘇州一帶,到了萬歷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充套件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萬歷末年還流入北京。

司馬德擔心夏天南沒聽過崑曲,會覺得無聊,便建議道:“姑娘崑曲自然是造詣極高的,但久聞姑娘才學更是卓絕,何不賦詩一讓我等開開眼界。”

董姑娘沒料到這夥出手闊綽的客人居然會主動談論詩詞,倒是讓人刮目相看。她沉吟一番,說到:“小女子沒有這等急智,倒是有一舊作還算應景,請諸位指點。”

她頓了頓,輕聲低吟:

病眼看花愁思深,

幽窗獨坐撫瑤琴。

黃鸝亦似知人意,

柳外時時弄好音。

夏天南對詩詞研究不多,但這詩用詞簡單易懂,寥寥幾句就將一個身體微恙、靠窗輕撫瑤琴,彈奏“清微淡遠”靜心之韻的女子形象勾勒了出來。

“好詩!黃鸝尚且知人意,可曾有人懂你?”

董姑娘愕然不已,這舊作名喚《綠窗偶成》,是寄託她少女心思的作品。以前也曾在諸多才子面前吟誦過,但那些才高八鬥的讀書人除了贊嘆一句青樓中人也能做得一手好詩,給她安上了“才色雙絕”的名頭外,並沒有人深究詩中蘊藏的心意。這是第一次有人透過詩窺視到她的內心深處的想法。

“公子對詩詞頗有造詣?”

夏天南搖搖頭:“我欣賞詩詞佳作,但不會作詩,也不會填詞。國泰民安時,詩詞可用來怡情養性。可當今天下狼煙四起,北有韃虜、西有流寇,遼東和中原民不聊生,大丈夫理當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又怎能將精力放在詩詞這種小節上?”

董姑娘沉默片刻,贊嘆道:“大丈夫當如是也!”

她站起身來,伸手去掀珠簾:“想來此等人物,不會在意小宛此刻妝容是否憔悴罷?小女子倒想一睹尊駕的風采!”

夏天南一怔,小宛?這個名字好耳熟。

等珠簾掀開,他頓時呆住了,那名自稱小宛的姑娘也怔住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