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二章

跨湖大橋修了這麼多年,眼看就要竣工了,東山這巴掌大的地方裡裡外外也被開發的差不多了。

該平河的平河,該炸山的炸山,該拆遷的地方拆遷,就連鎮中心的大型外資連鎖超市也都完工了。

眼看這東山鎮在一天天繁華起來,然而許多對此期待已久的東山人卻已經不再是東山人了,無論是大橋還是超市或是度假區,都跟他們沒有半點關繫了。

東山人大半都是不識幾個大字的農民卻各有各自的生計方式,除了種地種樹外,平時或是做點手藝活或是做點小買賣,雖賺不了大錢卻足夠一家富足度日。

然而到了市區這邊,日子卻並沒有像他們想象的那樣越來越好過。

地是沒法種了,拆遷得來的那點賠償款根本不夠支撐到他們在這個城市裡立足。他們曾經用以賺外快的活計暫時也成了唯一的收入來源。

而那點錢,也只夠他們在這個物價高到離譜的大城市裡勉強餬口。

貧困以及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他們偶爾也許會想起曾經那如夢似幻的家鄉,想起那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可是當他們偶爾再回到懷唸的家鄉,卻發現這裡已經完全被外面的那個鋼筋水泥的世界同化了。沒有了青山綠水沒有了山菌野味沒有了那四月滿山爛漫的桃花,醉人的桃花釀就只是一個名字。

由於過度開發,東山,就像一棵樹枯了一半。而另一半由於是玉家的地盤,被防賊一樣的用鐵絲網層層圈了起來,裡面的風景再好,外面的人也只能望而卻步。

雖然如今有了一座大橋,但相比較和城市相連的那些地方這裡仍然相當偏遠,再加上這座小島的地域實在有限,由於過度開發而失去了自然風景這唯一優勢的東山,隨著遊客漸減很快又被開發商們遺棄了。

誰能想到今日興起的這些建築,在將來的某一日東山再次沒落後又一個接著一個被拆毀了。

雖然已是早已千瘡百孔,但東山終於又漸漸恢複了昔日的安寧,草木自由生長,萬物雖然緩慢但卻漸漸複蘇,摩耶寺的鐘聲又有了些許禪意。

只可惜到了這個時候,這個地方,卻再也不屬於東山人,它只屬於玉家,只屬於那個叫玉茗湛的人。

不破不立,那時候玉響才知道,原來玉茗湛當初的那句話竟是這個意思。

他不是沒有保全東山,而是攆走了心早已不屬於這裡的那些人。

當然這也都是後話。

話說東山最近又在炸山了,那座山恰好又距離玉家大宅所在的那座山頭不遠。玉老夫人被吵得厲害,玉茗湛便索性把老人家接來了市區住一些時日。

這天玉響正在玉茗湛的書房裡做賬。

別看就這麼一個宅子,每月的開支也是相當驚人的,單只那些傭人的工資就好幾萬了。玉老夫人又一直嘮叨 “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忠厚傳家,乃能長久。”,要他每天都好好的記賬,每筆添減都得有個清楚的說法,每一季還要遞給她核查。

玉響不敢有絲毫怠慢,每天都兢兢業業的記下每一筆開支,到了月末算賬發現倒確實是能省下了一大筆錢,至此玉響對玉老夫人是越發敬畏了。

“響少爺,外面來了一位客人,說是找老夫人的。”這時鄧叔敲門進來說。

“找老夫人的?是什麼樣的人?問過老夫人了嗎?”玉響不甚在意的問。

自打老夫人被接過來之後,聞風而來著實不少,單只那些從東山搬過來的人,就幾乎每天都有人過來拜訪。今天大清早來的就是七叔公老兩口。

因為大兒子玉潭在政府裡工作,在東山的時候七叔公家的條件一直就比別人家好。可惜玉潭在兩年前回東山的時候,在跨湖大橋的橋頭因為車禍去世了。

而可笑的是,那座大橋,當初還是七叔公發起建造的。都說修橋必死人,那老頭大概做夢都沒有想到,那個死掉的會是他的兒子吧?

也不知那時他有沒有稍微後悔過。

和東山的其他老農一樣,七叔公除了種地啥手藝都沒有。到了s市這邊沒有任何收入來源,老兩口就一直靠玉潭養著。他的其他幾個兒子還有下面的孫子又都是不爭氣的,因而玉潭一走,這一家子也就一下子落魄了。

他的大兒媳婦手裡也許還有些錢,可是她一個女人還帶著孩子,但凡有點良心的都不敢去指望她那點錢。

七叔公今天來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希望玉茗湛能幫幫忙,給他那老大不小的大孫子找個體面點的工作。s市這地方的閨女一個個眼睛全長在頭頂上了,沒錢沒車還沒個體面的工作,單就只有那一套安置房,而且位置還那麼偏遠,想娶個像樣點的媳婦,實在太難了。

“那人說他姓柳。還沒有打電話問過老夫人,不過那人說老夫人聽了他的姓一定會見他。” 鄧叔立在一邊對玉響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