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誰都知道李隆基對七七恩寵有加,情根深種,誰會有那膽量殺她?
除了李隆基自己,別無他人!
這事兒聽上去似乎十分可笑,但張暐知道,這看似荒謬的結論,其實才是最符合邏輯的。
因為,七七不喜歡李隆基,她不願當什麼美人、貴妃甚至是皇后。
在她心裡,只有一個叫做李白的師弟!
所以自打入宮的那一天起,七七就從來沒有對李隆基假以辭色,甚至連手指頭都不讓他碰一下。
而就在七七暴斃的一個月前,那個叫做鄧鈞的玄機道弟子來到了長安,還殺進了太極宮,在龍池之畔指著李隆基的鼻子一頓臭罵……
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李隆基!
七七之死,定是因他心存怨恨,故而洩憤殺人!
但真正的始作俑者,卻是自己。
如果當初自己沒有強行將七七到到宮裡,那麼這一切,或許就不會發生了……
數十年來強烈的自責,在那一刻全都化作了對李隆基的滔天恨意。
所以,他回來了。
而且還特意告訴李隆基,他在外間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那是事關推背圖和上官婉兒秘密。
李隆基相信了他,當真親往迎接。
便是藉著這樣的機會,他制住了李隆基。
從他一掌打斷了李隆基苦修多年的那條隱脈開始,他就知道自己沒有回頭路了。
但他一點兒也不後悔。
因為他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為七七報仇,李隆基不過是罪有應得罷了。
而他自己,最後無論落到個什麼樣的下場,那也是活該。
因為,他欠七七的!
不過他跟鄧鈞可不一樣,他不會魯莽到單槍匹馬殺進皇宮,他想要的報復也不僅僅是殺了李隆基那麼簡單。
所以,在回來的路上,他一直在瞭解長安城內發生的每一件事。
壽王醒了,他知道。
李林甫被抓,他也知道。
李瑁被帶上了花萼相輝樓之巔,他還是知道。
甄王、儀王、棣王在此之後為了爭奪儲君之位鬧出的那些事情,他都知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終選擇了棣王李琰,不過是因為在這種種事件之中,他的表現最是愚蠢罷了。
張暐想要得,就是一個愚蠢的傀儡。
哪怕自己死了,這個愚蠢的傀儡也會一定將大唐帶入深淵。
也只有那樣,才是對李隆基最好也最徹底的報復!
至於李林甫此人……
這人野心太大,心思也足夠機敏,所以這些事兒是不能讓他知道的。
否則以他的心性,在權衡完利弊之後,絕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背叛自己,轉而謀求更大的利益、更重的權位。
而且,他之前也確實和武惠妃坐到了一條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