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見秋拿起一盞滾燈,滾燈也就是圓球型的燈籠,紙面上畫了簡單圖案,周身還用了幾片樹葉做點綴,小小一個,看起來很是精巧漂亮。
“嬸子,這一盞燈籠多少錢。”許見秋詢價。
“三十文,這圓的做起來麻煩。”
年節的東西不便宜,可三十文也太貴了,許見秋還價道:“十八文,您要是同意我就買走,若是不成,我再去別處看看。”
老婦搖頭:“十八不行,怎麼也得二十五。”
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二十文成交。
提著滾燈,二人又去東大街看雜耍。
飛丸、頂碗、跳劍、走繩和變戲法,許見秋幾乎每年都來看,可還是會為雜耍班子的技能感到驚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新的一年從拜年開始。
祁勝這邊沒有親戚,許家這邊,雖和趙春兒家斷絕了關系,可其他親戚仍然不少。
初一拜鄰居,初二起開始出遠門訪親戚,自家也得留人,好接待親友。
許見秋和祁勝作為新婚夫夫,頭一年不能留在家裡,得走出門去叫親戚見一見,因此,便是其餘四人輪流留兩人在家。
這些親戚離得近的,都知道他們的事,離得遠的,不太清楚,不過知曉他們已成了婚,不日將舉辦婚宴,也都表示了祝福。
等到親戚走過一輪,已是初八了。
初九,許見月帶著兩個孩子回家來住。
飯館和南紙店都是隻有過年才能休息,因此每次過年,她都會抽空回來住幾天。
許成林假期不足,已經從家裡離開,因此許家並沒有顯得很擁擠。
一家人商量著去寺廟上香,留祁勝和許成州在家。
許成州還在忙課業。
元宵一過就要回書院上課,他還有兩篇文章,三篇詩沒寫,且對於寫詩毫無頭緒。
祁勝則很清閑,拿了一本書在院子邊喝茶邊看。
“勝哥。”冥思苦想半天後,許成州終於忍不住求助道,“你寫詩厲害嗎。”
祁勝放下書:“不算厲害,但昔日也被夫子誇過。”
“那你能教教我嗎,先生讓我們以過年、元宵、初春為題作三篇詩。”
祁勝自然點頭答應,坐過去給他講解。
許成州不笨,祁勝又身負高才,講解淺顯易懂,不一會兒便叫他明白瞭如何作詩。
“原來是這樣,我們夫子從沒有這般講過,他說的雲裡霧裡,我都聽不懂。”許成州恍然大悟。
祁勝道:“若是聽不懂,可以私底下再問他或是同窗。”
許成州搖頭:“夫子私下很忙,常常找不到人,至於同窗,他們也聽不懂,只有一兩個會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