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章 美德

第214章 美德

回到上河邑,長久的勞累之後迴歸平常的生活總有諸多不適。

山高水遠、路途坎坷,這一月以來經歷了太多,不只是見識到了蝗災的困難,也經歷了去米鋪買米砍價的窘迫,還認識了許多心思純淨的農人。

心學弟子還有一部分還沒有回到上河邑,姬昱趁著這個時間梳理一路上的所得所想。

一個物質上普遍不滿足的時代,百姓還能生存不是因為精神上得到了滿足,相反在精神層面一直受到壓迫,可他們不懂知識,沒有智慧,少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只剩下單純的生存慾望。

這個時代雖然有著禮義道德,可週禮秩序在崩塌,百姓的信仰在磨滅,屹立不倒的周天子形象被各國的諸侯取代,百姓還講禮懂一定的道德,可沒有知識的他們只學到瞭如何屈服於上層。

春秋是講禮的,可這樣的禮是針對士大夫、君子的,也只有在城中的國人才會得到一些實際的利益。後人在看前者總會挑選一部分美好的事物進行觀看,選擇行的遺忘痛苦。

可在王朝的時,歷來都不是選擇百姓,受苦的是百姓,受難的是百姓,被剝削的還是百姓。貴族有著美好的禮、優越的生活環境、受人尊敬的身份,可底層百姓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張廉價的禮義遮羞布用以遮擋。

百姓是痛苦的,可有著禮的遮蓋,好像不會感受到痛苦,只會覺得這就是天命。

只有切實的感受到了百姓的痛苦,才會有迫切想要幫助他們的景願。

趙盾的話還在姬昱的心中莫名有著刺痛,這些言論不會影響到他對事物的看法,可也加深了他謀求改變的想法。

得到了越多的智慧,姬昱心中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大,可這樣的期望也成為了一種負擔壓在身上透不過氣。

在不明所以的人看來,姬昱所做都是為了心中追求的周禮,可姬昱對自己要求更高,想要做得更好。

他不想到之後只是做出一副半成不成的王朝架子,等到他死後大體的環境沒有改變。

這些權貴或多或少都有著得取不義之財的路子,也有背後複雜的關係和人脈背景,還有下屬送的禮物。

可那些不義之財本就不是他們應有的,所得的利益也本不該是他們的。

姬昱仇視這樣的現狀,他也想要阻止這樣的事態發生。可他的能力有限,沒有權勢的他只能從道德和行為上批判他人。

這不是斷他們的財路,而是告訴他們這是不應得的,想要合理爭取利益應當取之有道,而不是一味從他人身上剝削。

姬昱行得正,坐的直;只有當他處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他才有機會去抨擊他人,因為他有那個資格;姬昱有資格讓他人向他看齊,也正因如此,他才要做得更好,站在正義的上方以正氣壓制他人。

直到現在,姬昱才徹底看清了孔丘所走的道路;那是一條不平坦的小路,充斥著荊棘和荒草。只有有德者不顧及自身才能透過那樣的道路,可終究也會被荊棘所傷。

將禮義和自身繫結,用自己的行為帶領學子,以自己的禮義之道教化天下,以身作則,這就是孔子所選的道。

不過這卻不是姬昱該選擇的道。

孔子的道是教化,姬昱的道在於改變;以禮義和自身繫結之後雖然會帶來促進作用,可當他死後,留下的軀殼就成了既得利益者的有效庇護工具,所有的事物好像都沒有改變,反而會成為小人結實的後盾。

姬昱又重新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有什麼方法能使天下長久遵守美德而不會被心懷不軌的小人侵佔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