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後的姬昱拿出今日份的工作清單。
日出進行安排一天工作事宜,與鷹隼大黃進行溝通得到王宮一定的情報。
食時招呼心學弟子一同食饔,食用過後在講臺進行半天的講道。
日中是休息時間,姬昱卻要在這樣的空閒時間處理發明造物和編著書籍。
等到日昳,就是講道結束的時間。
晡時一邊吃飯一邊思考,在黃昏到晚上的這段時間還要檢閱一天的事務處理和反思有沒有哪裡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一天下來,姬昱的生活充實沒有多餘時間,連家中的大多事宜都是辛開進行處理。
繁忙的講道從星期一到星期四,剩下三天姬昱則是要麼進行外交工作,要麼專注發明編著。
沒有人在天生之時就懂得一切,就知道該如何進行全方面的改革創新;一切都是要自己找尋,沒有方向更是要找出方向,實在不行還要創造一個方向。
姬昱的目標太過宏偉,如果沒有付出與之相併的努力很難取得成果。
世道的改變不是光憑著理論就能夠達成,更需要不斷實踐和集體的信服。
所幸姬昱不是隻身一人,他有著幾年不見的閱夫子幫助,也招收了這二十四學子,還有身邊也聚集著一眾親信,這是姬昱的家底,可他覺得這便已經足夠了。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劉邦這樣的地痞身邊最開始也只是有著沛縣一眾本就微不足道的小人,可這小小的沛縣之中,卻有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這等人才,難道說劉邦是天命之子嗎?只是他能夠知人善任並且有著足夠的機遇罷了。
春秋時期尚在平緩,不像亂世造就了梟雄和奇才;這個時代的人才不是以名字就能衡量的,還需要經過不斷的打磨歷練,才能成就超俗的人才。
姬昱對他人少有偏見,站在他的視角,誰都有可能成為人才;在此的前提就是,人才需要具備一定的德行。
有道無德,道中之魔;有德無道,道中之賢。
姬昱寧願尊重一個有德的庶民,也不願尊重一個敗壞德行的權貴。
所以在講道時,姬昱會讓弟子遵從良知的思想指導。
今日的他還要講道,更要公佈公輸造離去的訊息。
“道友們,公輸造已經悟道修成,結業離開了晉國,希望大家能夠承接他的意志和德行。
我會在畢業名單上寫明公輸造的畢業時間,也望大家能夠早日悟道,或是主動畢業,當然要是留在這裡一直聽道的話我也不會予以反對。”
心學弟子們神態各異,有養廣父和嬴叔虎這類低落,也有姬皮這類燃起希望和鬥爭的信念,還有由路在東張西望開小差。
有人離開是姬昱早就料想到的。
在求道的路上,必然會有一開始好奇聞道的人,這些人忍受得了寂寞和求道的艱辛就會堅持,反之則是放棄。
一開始姬昱所造的講堂容納了百來人,可因為猜忌和輿論讓一些不能堅守的人中途放棄,只留下二十三人,後有由路求學而成此心學二十四眾。
而求道的過程也會消磨人的意志或是讓人求得自我的道,公輸造有了自己的道,姬昱自然不會強求他繼續學習心學;
雖然公輸造走了,可他心學弟子的身份沒有改變。
心學二十四眾的名字會長久的保留,公輸造也一直會是心學弟子。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