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二十六章 欲(上)

第230章 節慾上)

講道後有兩人留下來請教姬昱。

養廣父求問他是知道的,可另外一人講道後請教倒是姬昱不曾想過的。

弟子們陸續離開,而養廣父則是與嬴叔虎耳語之後留下。

另外一人則是年紀最小的由路。

由路咬著嘴唇,顯得不好意思,不敢先說,養廣父便沒有禮讓。

“您能告訴我,為何我還沒有悟道嗎?我也是那般渴求得道,為何道卻從不眷顧我呢?”

“道一直都在,只不過你功利心太過,不能靜心而思,我所說的名家之學不正適合你嗎?”

一聽姬昱言及“功利”二字,養廣父想是觸發了感應器一般開始咆哮。

“您所說的名是事物所命名的名,所追求虛實的聯絡,這與我求名利無甚關係,難道求利就不能悟道了嗎?!”

養廣父顯得十分激動,連身旁的由路聽到那形似大聲呵斥之聲都不禁有幾分害怕,有如一隻陰冷的蛇蟲纏住了他的脖子,他想要說話,卻看到養廣父陰冷的眼神說不出任何的話語。

他不明白,為何之前還在一起好好的道兄,在背後會有這麼大的負面情緒。

姬昱則是一臉平靜,他理解養廣父不平衡的信,結交的友人都透過學習和感悟而得悟自己的道,而他還在處於自我損耗,既羨慕友人得道,又恨自己不能得道,在懷疑自己的同時也在貶低自己,久而久之,壓抑的內心就會生有這般戾氣。

讀書人的戾氣在於認知超出了自身範圍,可思想能力還停留在較為初始之狀態,眼高手低,又不會自我反思,透過自我內耗的形式將自身的精氣神損耗消磨。

養廣父就是其中之例。

作為一個普通人,他沒有出眾的能力,出身也是來自他國之人都不看好的楚國,遭受到異樣的眼光和經受過歧視;因而他想要改變,可這種改變之停留在話語上,而非精神思想層次,所以養廣父在相繼的兩個弟子悟道之後更是覺得羞愧和不安。

這種不良情緒深刻影響著他,以至於在說話時言語過激,說得特別大聲,在說完之後養廣父連忙道歉,並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

“你沒有錯,求利也能悟道,只是你太偏執於道理的行動,而沒有做出相應的思。你所作所行都是在進行一定程度的逃避,現在你爆發出這股情緒,是不是覺得心中舒爽許多?”

養廣父點了點頭,除去發洩之後的爽快,所帶來更多是畏懼和不安,因為他在向姬昱大聲咆哮,這無疑是違背禮法的。只是看姬昱並沒有在意的樣子,養廣父這才鬆了一口氣。

“廣父你需要冷靜,排除心中的雜念,多思考而不是壓抑內心。當你意思到自己追趕不上他人的進度,也不必自責;當你被欺負、受歧視、他人指責,也不必過於在意,這只是你生命早期的狀態,沒必要為了這樣就困死於此。

你要學會認識到自我,不逃避自我的缺陷和他人譏諷,想要玩樂也可享受,當要停止的時候便停下來,就能做到初步的知行合一;你想要求取名利,就需要放下對名利的認知,從客觀角度判斷事宜,這就是我建議你學名家之術,我是為你設立的名家啊。”

養廣父身體踉蹌,險些倒在地上,當他聽到姬昱說的名家是為了他而設立,心中的不滿和不解從此刻徹底消散,所帶來的是不盡的感動,只能在一旁低聲抽泣。

士為知己者死,有一個懂他的人,養廣父此刻就算是死去,也能安然;只是他不會尋死,他所想要完成的事物還沒能完成,怎能就此死去?

姬昱略過了養廣父,問尚有羞澀的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