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要那樣的一把鐮刀,能把籠罩在王室上的陰霾給割下來,把希望和未來放在上面。——太子壬臣。
周王鄭二十年,五月。
會盟舉行在鄭國的踐土,此時已經是晉侯重耳約定的月份,踐土之盟如約舉行,重耳作為盟會的發起人在沒有開始之前就進行了佈置。
由紅、黃兩種染色毛線和白色毛線編織成的編制氈墊長五十步,在會壇的下方自然的形成一條道路。東周人不喜歡藍色,衣服和毛織品都很少會出現藍色。
有石塊和泥漿製成的臺階作為踏道,一共有7層臺階,分為左右兩邊。左邊的臺階用的是白玉石,能夠顯示出東周人以左為尊的禮教文化,右邊用的是硬碴石。
禮器放於會壇的兩邊,有樂師在那裡等候著重耳的發號施令。在會壇上有一個朝拜用的大鼎和一些小禮器。
第一個到來的國君是宋公王臣,他是宋襄公的兒子,為了感謝晉國幫助宋國打敗了楚國,王臣特地給重耳送了一些品質很好的玉環,表示對重耳的感激。估計王臣自己也不知道,當年宋桓公子御在齊桓公的第一次盟會里也是第一個到,不過不同的是,當年的子御是為了感謝齊桓公安定周天子的好意,而現在的宋國是為了臣服晉國。
其後幾天,齊、魯、蔡、鄭、衛等國也接連剛到,重耳在附近搭建了帳篷和營地,用美酒和牛羊肉來招待各國的國君。
“天子到!”
晉國的侍衛看著周王鄭穿上禮服緩緩的走了過來,聲音像一隻掐著脖子的野鶴一樣尖銳,這讓在場的人都看向了姬鄭所在的方向。
姬鄭很淡定的看著眾國的國君,彷彿這是他是這次會盟的發起者,所舉行的會盟是為他而來。
周禮說天子在公共場合要保持一個天子的姿態,端莊優雅、神態自若都是基本要求,像這樣的情形更應該保持,不能讓其他的國君看天子鬧笑話。
儘管王室衰微,可該要的面子還是得要的。魯侯申當即對姬鄭行禮,各國也不得不跟著行禮。
“我等來此都是為了表彰打敗了南方蠻夷的晉國,卻不知天子凌駕,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晉國的使者為予一人引路已經驅車十里,諸位愛卿不必多禮。”
這些國君們一個看著一個,誰也不知道重耳竟然會叫來天子,這可是連齊桓公都沒有過的待遇,怪不得人都來了還在等著,原來還有這麼一個重大的驚喜等著他們。在經過一番會談之後他們決定就在今天開始會盟。
在行過相見之禮後,沒有一個人敢先走的,都在低著頭瞄重耳和姬鄭,不知道該如何行事。
“王上,按照周禮,您是諸國之尊,理應您先走左,您請。”
重耳神態自然,老成穩重,看上去彬彬有禮。
“晉侯此戰居首功,你不同予一人走,按周禮也說不過去啊,我二人一同攜手可好?”
天子說出了“善意”的邀請,重耳不多想就拒絕了,讓天子與同行的大臣先從左側的臺階上去,他作為理事人應該尊從天子和天子之臣,把自己放在了最後。
隨後左右樂師開始奏樂,天子也跟著禮樂的步伐上了臺階。接著國君們按照爵位的大小和長幼尊卑依次而上。
“王上,按照周禮,我給您挑選了一千名強壯又懂禮的戰俘當做奴隸獻給您,此外還有百餘架兵車,現在就放置於這裡的營地,希望您能喜歡。”
姬鄭沒有直接開口,作為天子,接受臣子的禮物是理所應當的,剩下的場面話交給了他隨行的三個王室大臣,尹氏、王子虎和內使叔興父,三人感謝了一番,隨後姬鄭才說出了本次重點的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