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四章 講道日常(下)

“那就只有悟道了。在心學之上悟道,又或是依據心學所悟其他的道理,世間並不止一種道,我的心學之道也不過是提早一步而向人世傳播,在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道,只是看你們能不能夠爭取做到作為道的傳播者又或開創者。”

晉生問道:“我聽了您的悟道之法,可還是找不到道路,您能夠說明一下您悟道的過程嗎?”

“悟道只是一個契機,是一個開啟道門的契機。這個契機不能硬搶,只能夠順從天意和機緣巧合,悟性足夠也可憑藉思悟而悟道,可是悟道卻不能強求,有了強求的意識,六識中的意識就會將其藏入心識,有心之六賊和三毒蟲就會不斷禍害自身,因此求道之心愈烈,所求的道也就越難。

我所得道並不是因為有著大毅力和大悟性,而是我有著智慧的積累,加上我悟道並不是刻意求之,而是忽有所得。你們大多都看過了我的《伯仁之死》,我所悟道的開始就是因此而悟,我思考著殺人者的仁義和罪過。

殺人是錯,可是為了道義呢?如果是為了道義而殺人,那還是不是錯?伯仁是因我之名而殺人,我如果說他為了我的名義而殺是錯,那維護名義也是錯的,可週禮上也說遵從道義是沒有罪過的。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就陷入了沉思。

而後就發現了心的存在。心本就沒有善惡的載體,所言說的善惡是因為人本身的意念和意識主觀。為義殺人也是罪,這並不是殺人的理由,而是將道德觀念拋到了腦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又在此作了五層得道猜想。

一者,道德。人的道德並不是一個恆定的標準,有人奉行周禮,而有人卻不信奉周禮,人的道德。道德是沒有標準的,作進行評判也沒有標準,可作為一項關乎人的存立形態,必須有道德的底線。

因此,周禮就是最好的道德標準。以周禮為標尺,衡量德行的缺失,如果周禮有了不合時代的觀念,那就創新周禮,以禮評價道德。

二者,情感。人的情感也沒有標準的形態,有人對情感十分看重,重情義;也有人薄情寡義,這也是不能夠用外在事物進行評判的意識形態。

心的意識主觀在支配著情感,因而有善心和噁心。

三者,慾望。人的慾望就像一個沒有開啟的箱子,其中寄存了無盡的奢求和不合理。有長生、不死、不老、財富、權貴....

慾望,是人容易造成過錯的事由,要有更強大的目標慾望去降服自身的慾望才能擺脫慾望的困擾。

如果以得道作為目標慾望,控制慾望就是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

自身的生理慾望所得到的快樂是短暫的,就像伯仁在殺人之後更多的是感到內心的空虛,以一時之利而斷送了生命。而得到的快樂卻是長存的,那是真理的福音,是人類的讚歌。

四者,觀念。人有著不同的觀念,也有了不同的階級。人所帶有的觀念大多代表了階級上下灌輸的觀念。就好比農人的觀念大多相同,這不是因為他們是一個工種,而是因為這就是階級本身所傳播的觀念。

要想得道,就要突破是非的觀念,階級的觀念,只有突破了觀念的束縛,才能有所明悟。心中有大道理和聖賢的真言,可突破不了觀念也無益,我就是突破了自身的觀念才明悟其身。

五者,思想。在沒有心學問世之前,你們也都知道,人世的道理都是恆定的,並沒有什麼雜說,可正是因為這樣沒有方向,沒有標準,所以思想受到了侷限;此類受限就好比行走的馬不知道方向,只能在草原四處遊走。

正是因為思想的束縛,所以我才決定創立一個學說,一個思想學說,此就是心學的由來。

我破此五者,一朝得道得以明悟天人之道。”

學子們奮筆疾書,生怕錯漏掉一個細節。

姬昱所以說著容易,也是有著穿越者的身份加成。

得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局外人之想證道,在固有的時代面前,證道是一起萬中無一的困難之道。道德、情感、慾望、觀念、思想,這五者有誰能夠從大時代中脫離而出呢?只有超越了時代的見識,才有可能在該時代悟道。

老子、孔子等千古聖賢也正是因為有此超越時代的見解才得以名垂千古。

卻不想有個穿越的老六彎道超車,在此年紀悟道,匪夷所思啊!)

這一章可以區分出姬昱的思維了,格局和見識都比此時代人要高出不少,去處了穿越者的迷茫和擔憂、又加上可憐心和道德綁架這些不斷的加成,才能夠悟道。其實現代人也能夠悟道,只是資訊太多太雜了,而且現代人心思雜亂,不純淨,所以悟道的人也都少之又少,曾有幸開悟,只是一瞬卻感受到了先賢的不易。

用簡單的語言去描寫出這類思想了,畢竟是思想家,沒有精神核心就相當於賣西瓜卻是空心的,現在以這些不斷說明強調,就是在旁不斷說明姬昱所悟,因此可能有人不是很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本來想用大宗師其中的層次,可想了想,還是心學這樣的儒釋道三修之法更為合理,其中的心學不只是包括了佛學、道法、儒意,還有李贄、王陽明等人的核心在,沒有寫得太硬核,太硬核連我自己都要不斷思考才敢下筆。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